近年來,盲盒潮玩類產品越發火熱,但隨之而來的題材、造型等問題也頻頻引發質疑。據媒體報道,一些盲盒產品帶有明顯的恐怖、色情元素。“這樣的造型和服飾大人看了都會臉紅,更別說孩子了。”此類盲盒產品引來一些家長質疑,他們擔心孩子接觸以後健康成長受到妨礙。
毋庸置疑,盲盒潮玩類產品走紅,未成年人消費者是重要的推動力量。一方面,未成年人對新鮮事物具有好奇心,而盲盒恰好滿足了他們尋求未知感的心理;另一方面,少年兒童本來就處於“玩”的年齡,未成年人的家長也願意為孩子的興趣愛好和娛樂埋單。從市場現實看,盲盒潮玩類產品也發生“向下傳播”的傾向,有更多未成年人成為消費主體。
以往,盲盒生產商更多是從安全角度考慮未成年人保護。比如,出於對幼童誤吞食小零件的擔心,在盒子後面標注“適合3歲以上”等。但是,除了最基本的安全提醒,影響更大的還是盲盒產品的題材和內容。如果手辦角色具有暴力傾向,那麼沉浸其中的孩子可能受到暴力價值的誤導;如果角色形象裸露身體,也可能導致孩子形成錯誤的性觀念,甚至誘導未成年人走上違背道德、違反法律的錯誤道路。
加強對盲盒潮玩類產品的管理,在設計、營銷、傳播等環節充分考慮未成年人的需求,是廠商、監管機構和家長應當盡到的責任。盲盒手辦是玩具,但又不是簡單的兒童玩具,其複雜性應當被充分認識,監管工作也理應更加細化。
完善并落實產品分級制度,是解決問題的重要方式。此外,對於明顯存在暴力、裸露等元素的產品,銷售商家應當開辟專櫃展示,避免未成年人接觸和購買此類產品。
有報道解釋稱,平日慣見的潮玩類盲盒,裡面的娃娃其實并不是玩具,而是模型。玩具適用的《國家玩具安全技術規範》與模型適用的《模型產品通用技術要求》有差異,相比之下,前者對保護未成年人的規範考慮更周到。因此,有關部門在開展監管時,應當明確盲盒手辦的玩具屬性,以玩具的標准要求來約束廠商,從而更好地保護未成年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