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預制菜,鍋氣幾何?
http://www.CRNTT.com   2022-10-20 16:07:46


 
  預制菜甚至還滿足了一部分人走向精致生活的願望。預制菜在消費端的普及,讓人們“既想吃點好的,又不想做或者不會做”的願望輕鬆達成。極易上手、“傻瓜式”操作,更讓那些頭痛“放鹽少許,文火慢燉”到底何解的“小白”有了迅速變身“大厨”的成就感。有的年輕人借此拍照發圈“秀厨藝”……“這也是拓展社交圈層的一種方式。哪怕這種‘精致感’有點刻意,但不可否認,其間透露出的快樂和自在是真實的。”苟瑞雪說。

是講究還是將就

  吃預制菜的人到底是講究,還是將就?熱愛預制菜的生活,到底是精致,還是粗糙?截至目前也未有定論。

  爭論背後也反映了其與傳統飲食文化的衝突。國人飲食追求色、香、味、形的和諧一致,更追求制作工藝過程中彰顯的匠心。古人雲,“食不厭精,膾不厭細”,一道道工藝精良的中式菜肴展現出中國傳統文化的底蘊。拿文學作品舉例,其間就能折射出中國人吃得能有多精細。根據學者的考究,《紅樓夢》中所描寫的菜肴和西點就高達186種。

  現實中,一些經典名菜烹飪也繁複并獨具深意。魯菜的招牌菜品九轉大腸,其下料狠、用料全,制作時先煮、再炸、後燒,出勺入鍋反複數次,直到燒煨至熟,最終呈現出來的菜品要棕紅色飽滿有光澤,入口爽滑軟爛,醬汁濃鬱。有人評價其把中國菜的酸甜苦辣鹹五味全部糅合在了一起,好似五味雜陳,讓人吃下一口就猶如品味人生一般。“能品出層次感,甚至有所感悟,這才是煙火人間,食之大美。”美食內容自媒體人三崗認為,這也是為什麼一些美食愛好者,對某家餐館、特定的大厨、獨門秘制的菜品情有獨鐘;為什麼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系列能够成為現象級的爆款的原因。

  日前,在東方甄選直播間內,智綱智庫創始人王志綱與俞敏洪、董宇輝聊天時稱,“我從來不吃,預制菜是豬狗食。”此言一出立馬衝上熱搜,引發網友熱議。即便如王志綱後來解釋稱,自己其實乃“心直口快”,但如是表述顯然不妥。畢竟預制菜能够風靡還是適應了市場需要。而選擇預制菜的大部分食客,最看中的賣點也不在於其口味,而在其效率喜人、省時省力。在濟南盒馬鮮生超市中購買了“湖南風味小炒黃牛肉”(預制菜)的黃先生就對記者坦言,“只要口味還原到七八成,我就能接受。”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