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預制菜,鍋氣幾何?
http://www.CRNTT.com   2022-10-20 16:07:46


 
前路在何方

  其實,預制菜自古有之。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火鍋也是一種預制菜。南宋詩人林洪在《山家清供》裡就講到了涮兔肉片,并名曰“撥霞供”,以對照“浪湧晴江雪,風翻晚照霞”的美景。而且,火鍋這種預制菜也講求禮數的,如在東北吃火鍋,主人得將菜擺放規矩,前飛(禽)後走(獸),左魚右蝦,宛若“衆星捧月”以示尊敬。從這個角度說,如果多作挖掘,預制菜也能和消費者一起研究如何做,怎麼吃,品出一定的文化味兒。

  而文化為美食賦能,大量的相關非遺項目就是富礦。比如濰坊就以“非遺美食+預制菜”模式,已挖掘包含富郭莊芥末雞制作技藝、臨朐全羊制作技藝、隆盛糕點制作技藝等在內的預制菜美食非遺項目52項,由此還帶動了高密菜刀制作技藝等10項預制菜產業鏈相關非遺項目發展。有了智能科技的加持,在對經典菜品的精准還原、實現技術創新與傳統文化保護的平衡等方面,便有了更大的可能、更多的選項。非遺美食項目由制作技藝走向工藝,也意味著其以及相關產品完全可以打開通道,將內在的文化意蘊相勾連,推出更多有品質的地方特色系列產品,讓更多歷史悠久、風味獨具甚至獨門秘制的預制菜,成為地方新名片。

  現實中,人們對預制菜,還有諸如“菜肴名不副實”“食材不新鮮甚至腐壞”“添加劑過多”的吐槽。發展創新美食文化,核心是要保證產品的安全、營養和美味,這是預制菜文化能擺上百姓餐桌的基本條件。“常溫預制菜和冷凍預制菜,在加工的過程當中,食材要經過各種高溫和低溫的處理,食物的口感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所以我們一直想要做好冷鮮預制菜,這種預制菜對食材的破壞度小,保鮮度和口感還原度最好。”竇大海告訴記者,“眼下,預制菜的概念火起來了,傳統的大型企業和一些中小企業扎堆下場參與。帶著這樣的熱度,預制菜未來怎樣發展,還需要冷靜思考。怎樣真正傳承中華美食文化,得靠符合市場實際的規劃和有力的政策引導。”

  在推動產業生產標准化、機械化、自動化和智能化的同時,還可以針對目標人群進行精准的研發。“當下的預制菜產業,能否在走向大衆的同時走向精細?借助AR、VR等技術,可否對產品進行歷史文化溯源,介紹風味形成的機理?針對三高人群、熬夜大軍,有沒有更加貼心的健康菜、附加提供養生食譜貼士?”苟瑞雪說,預制菜要想在消費端穩住人氣,就不能僅僅追求量產複制,可以讓產品再多點人情味兒。(來源:大衆日報 記者:田可新 實習生:王怡嫻)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