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歷盡曲折 中國物權立法回顧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3-26 12:13:35  


  2799票贊成,52票反對,37票棄權。

  3月16日,十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高票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新華社的報道稱,“中國發出進一步擴大改革開放信號”,“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進一步完善,政治文明邁出了重要一步”。

  從醞釀到出臺,被民法學者王利明謂為“立法非常複雜”的物權法歷時13年,連破六審、七審紀錄,經歷了不同尋常的波折,在艱難中作出抉擇。

  儘管有些反對聲音,但外界普遍認為,物權法已經“呼之欲出”,不可阻擋。
  
  ●艱難的芻議

  1998年1月,主持立法工作的全國人大副委員長王漢斌委託6位專家、兩位退休法工委幹部和1位法官組成民法典起草小組,他們的任務是起草民法典和物權法。

  這是王漢斌卸任前做的最後一件大事。這時,合同法草案正等待通過,物權法起草時機已經到來。

  物權法於1994年被列入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規劃。但迫於經濟發展形勢,作為市場交易保障的合同法優先啟動。合同法主要調整財產流轉關係,而物權法側重調整財產歸屬與利用關係,“物權”和“債權”均是民法最基本的法律制度。

  作為整個民法典的基礎,物權法是其中最為關鍵的一環。民法典起草小組提出“三步走”戰略:1999年3月出臺合同法;從1998年起,用四五年時間(大約到2003年)制定通過物權法;到2010年,完成“中國民法典”。

  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所研究員梁慧星受託起草物權法。他領導的課題組其實早于1993年成立,這一年春天,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寫入憲法。

  梁慧星的建議稿於1999年10月完成。全國人大法工委組織第一次專家討論會。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律委員會委員王利明提出不同意見,他成立了另一個課題組,於2000年底拿出第二份專家建議稿。

  “兩稿的內容其實差別不大。”梁慧星說。最大的分歧在於,梁稿將所有權分為動產所有權和不動產所有權兩類,基本精神是“一體承認平等保護”,即“一元論”;而王稿則按“國家、集體和私人”劃分所有權,即“三分法”。

  北京大學民商法教授尹田說,動產與不動產的劃分,是一種技術劃分,“遠離意識形態”,“比較超脫”,“更多考慮物權法本身作為法律規則獨立發揮作用,公法和私法界限分明”;而“三分法”源于現有三種所有制形態,“重視意識形態和現行政策,比較接近中國法律特點”。

  梁慧星課題組成員、中國社科院法學所研究員孫憲忠回憶,討論梁稿時,有人質疑,“不強調國家利益,那還是社會主義法律嗎?”王利明課題組成員、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楊立新也認為,從學術立場上,他贊成梁慧星的思路,但“三分法”“比較符合現實”。

  “三分法”維持中國現行法律對財產所有權的分類,也獲得人大法工委的支持。尹田說,“三分法”的道理在於,國家所有權是無論如何回避不了的,“孤零零的一個名詞擺在那兒很奇怪”;而且,“如果國家所有權不重點規定,通過都成問題”。民法典起草小組負責人、中國政法大學終身教授江平說,在法工委看來,梁慧星的“一元論”根本無法通過。

  2001年底,全國人大法工委民法室在梁、王兩稿基礎上形成“徵求意見稿”,體例以梁稿為主,所有權設計吸取王的“三分法”。

  “徵求意見稿”同時也強調平等保護。平等保護原則是物權法的指導思想。王利明對本報稱,個別規定並不排斥對其他所有權的保護。但在梁看來,它在平等保護方面只是“跨了半步”:在“所有權”一編中,沒有規定“國家財產神聖不可侵犯”,但三種所有權在三章中分別規定。“就像改革開放前報考大學填家庭出身”,梁慧星說,區別意味著不平等對待,“首先形式要平等”。

  梁、王的爭論尚未在學界展開,2001年中國加入WTO,時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的李鵬提出啟動第三步戰略,應儘快進行民法典立法工作。民法學者轉向制定民法典;物權法已有“徵求意見稿”,沒有另外委託。梁、王的分歧還體現在,雙方各自起草了大部頭的民法典草案。

  2002年12月23日,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31次會議,物權法作為民法典的其中一編,被首次提請審議。多數常委會委員認為民法典尚不成熟,“以分編通過為宜”,暫時擱置,抓緊制定物權法。

  2003年,人大換屆年。身為全國政協委員的梁慧星提議廢止這部“邦聯式”的民法典草案,他的提議沒有得到採納,並與立法工作機構產生了分歧。這個“中國民法典”的主要推動者宣佈不再直接參與民法典和物權法的學術討論會議。

  2004年3月,“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財產不受侵犯”寫入憲法,物權法是否明確平等保護私人財產“大局已定”。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