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金門裁軍計劃體現台當局深層次戰略目的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8-16 16:44:31  


台軍駐守金門的M60A3主戰坦克部隊。(資料圖)
  中評社香港8月16日電/人民日報海外版刊載福建省台灣研究會副研究員鄧允光文章稱,7月23日,台灣多家媒體披露,11月份台灣當局將再次進行金門裁軍,除了大幅壓縮金門駐軍規模,還將全面降編島上各級部隊。人們關注此消息的同時,不禁要問:台灣當局此舉是向大陸釋放善意嗎?或是包含著更深層次的軍事和政治目的?

  金門駐軍變遷 

  金門距厦門最近的地方僅2.3公里,但距台灣本島將近280公里。金門地理位置特殊,一度是兩岸軍事對峙的最前沿,島上遍布軍事禁地,一直籠罩著一層濃厚的軍事色彩。 

  上個世紀50年代,國民黨軍隊將金門作爲“反攻大陸”的跳板,在島上部署了重兵,駐軍規模一度超過10萬人,1988年前均由“上將”出任“金門防衛部”(簡稱“金防部”)“司令”。但是,隨著金門戰略價值不斷降低,台軍開始逐漸縮减金門駐軍規模。

  1987年台灣“解嚴”以後,金門兵力逐漸降到5.5萬人。

  1997年7月至2001年7月,台軍實施“精實案”,金門兵力逐漸减至2.5萬人。

  2000年民進黨執政後,提出所謂台軍在金馬澎等外島地區進行“火力換兵力”的調整,通過實施“精進案”繼續縮减金門駐軍規模。

  2004年1月至2005年6月,台軍進行“精進案”第一階段,金門駐軍降至1萬人左右。

  2005年7月至2008年底,台軍實施“精進案”第二階段,今年11月份“金門裁軍計劃”便是其中一項重要內容。 

  此次金門裁軍包括:“金防部”由“軍團”級降爲“軍”級,指揮官編制從“中將”改爲“少將”,與馬祖、澎湖、花東同一級別,總兵力降到5000至7000人,僅約占頂峰時期駐軍數量的1/20。其中,“金防部”炮兵指揮部、金東119旅、金西127旅,分別降爲“金防部”炮兵群、金東守備隊、金西守備隊,指揮官均由“少將”降爲“上校”;“聯勤”金門支指部指揮官也由“少將”降編爲“上校”;“金防部”保留烈嶼(即小金門)守備區的“少將”指揮官編制,主管小金門及大擔、二擔外離島防區防務。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