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社評:美國對華四不做 接觸政策獲回報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9-10 01:44:41  


布什政府的對華接觸政策,使得美國獲得重大的回報。
  中評社香港9月10日電(評論員 鍾維平)美國對華一段時期來都奉行遏制與接觸兩手政策,過去遏制佔上風,現在接觸似乎日益抬升。日前,美國駐華大使雷德公開宣稱美國對華有四件事不做,大有接觸政策已佔上風的味道。

  美國駐華大使雷德日前在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演講時說:“有四件事美國不會對中國做。首先,美國不會遏制中國;第二,美國不會分裂、西化中國;第三,美國不會利用國際組織和國際機制來破壞中國;最後,美國不會把中國變成美國的‘鏡子’國家,中國就是中國。”

  雷德開門見山就表示美國不會遏制中國,其後三點其實還是關於不遏制中國的具體補充。雷德這樣大聲地宣佈,不是他心血來潮的胡説,他是有所本的。布什政府當前最爲忌諱的是其對華政策被別人指責為遏制中國政策。不遏制中國,是美國政府統一的外交口徑。

  如在2005年11月19日,《紐約時報》社論文章中稱,布什政府正在對中國實行“新遏制政策”。美國國務院副發言人埃爾利在21日立即進行闢謠指出,這一說法錯誤解讀了美國的對華政策。他說,美國認同中國是個崛起的大國,與其說中國是美國的對手,還不如說中國在許多方面是美國的夥伴。美國尋求讓中國融入國際體係,扮演一個積極和建設性的角色,共同維護世界的安全和繁榮。美國前助理國務卿詹姆斯.凱利也公開表示,《紐約時報》的社論是錯誤的,美國不執行對華遏制政策,美國追求的是對華接觸政策,他不明白《紐約時報》的文章為什麼要這樣歪著脖子說。

  由此可知,雷德作爲駐華大使,他的講話必須完全符合美國政府的統一口徑,也由此可知,美國對華政策以接觸為主的勢頭繼續上升,沒有減緩。

  在克林頓執政前期,實行對華全面扼制政策,但毫無作用。在美國智庫美國傳統基金會、進步政策研究所(與民主黨關係密切)力促之下,克林頓在執政後期開始實行對華接觸政策。但是,所謂對華“接觸”政策本身也有最後要控制中國的潛在含義。專家認爲,“接觸”一詞是從英文“Engagement”譯過來的。而“Engagement”就有“鍥合”、“約束”等的含義。美國人選擇這個詞,煞費苦心。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專題: 中評社社評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