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社評:必須正視中國經濟過熱與通脹問題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9-18 00:36:13  


在糧食、肉禽價格大幅上漲的帶動下,中國CPI連續出現較大漲幅。
  中評社北京9月18日電(評論員 張沐)中國8月份CPI統計出來後,6.5%的月漲幅不僅創下十年單月CPI新高,且將前7個月3.2%的CPI增幅一舉提高到3.9%;不僅與年初政府工作報告中3%的調控指標相去漸遠,且令不同決策部門、機構、學者再度陷入通脹原因探尋與爭執之中。高盛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梁紅預計,中國今年全年CPI增幅預測從之前的4%上調至4.5%。

  從8月21日至9月中,央行連續推出加息、提高存款準備金率和定向發行票據等緊縮措施,行長周小川更表示“對抗通脹是央行的目標”,並“希望真實利率是正值”。言下之音是:目前的年存款利率為3.6%,而CPI增幅已達3.9%。然而國家統計局發言人姚景源卻認為,“當前通脹只是由部分食品短缺造成的結構性上漲,未來CPI會隨著相關供給增加而漲幅回落”,儘管8月CPI高企,但扣除食品和居住價格後的核心CPI僅上漲0.9%。

  而在學界,對到底是“結構性通脹”還是“全面通脹”的爭論,已經持續很久了。但貌似完全對立的觀點,在是否發生通脹問題上,雙方卻有了共識。

  主張“結構性通脹”的人認為,在糧食、肉禽價格大幅上漲的帶動下,CPI連續出現較大漲幅,扣除這些因素,核心CPI的漲幅是非常有限、能夠容忍的。因此,要下大力氣抓糧食、肉禽生產。隨著供應的增加,帶動CPI上漲的主要因素將得以化解,通脹水準自然會降下來。經濟仍將保持健康穩定的運行狀態。

  另一種分析認為,目前的通脹是典型的“輸入型通脹”:首先,國內產業結構和貿易結構形成的大量順差,致使巨額外匯流入國內;其次,為保持匯率穩定,央行必須通過不斷發行人民幣來對沖流入的外匯,由此外匯進入儲備,而增發的人民幣則進入國內流通;第三,持續的對沖,造成國內流通中“錢多於物”的局面,形成通脹基礎。在複雜的經濟運行背景下,通脹的原因肯定不只一個,但畢竟有主有輔。因此,必須儘快找出此輪通脹的主因,開准藥方,辨證施治。

  主張“全面通脹”的人則認為,在基礎性產品價格上漲的帶動下,已經出現了全面通脹:不但食品價格在漲,人價、地價、房價、資源價格甚至自然景觀的價格都在上漲。面對全面通脹的狀態,“加息”完全必要而且已經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從現在到年底,最少還要加息兩三次”,要保證“基準利率”不能是負數。這樣才能保證經濟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而隱藏在“全面通脹”背後的是“經濟全面過熱”、“人民幣全面貶值”。在對美元不斷升值的情況下,人民幣對內不斷貶值,對經濟和社會將產生諸多的影響。目前美元減息預期日益強烈,如果人民幣持續加息,對熱錢的預期和下一步的動作,肯定將產生一定的影響,並由此影響到國內的流動性。以至越加息,熱錢越湧入,流動性越強,價格越“興奮”,產生偏離正常的迴圈。最讓人難受的是,達不到各界預期的加息、升值,在不能抑制熱錢、抑制流動性的情況下,同樣難以抑制房地產價格的“偏執”的上漲勢頭。面對一點點“坐大”起來的地產商們,政府有關部門愈顯尷尬。僅是為“正利率”的加息,不但傷不到房地產價格,反而又扒了普通購房者的一層皮,進而直接打擊了其他消費的增長,顯然不是解決經濟社會問題的好辦法。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專題: 中評社社評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