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中央日報:馬英九的“憲政”定位問題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5-29 11:08:32  


  中評社香港5月29日電/中國國民黨執政下的府院黨日前舉行首次的五巨頭會議,根據“總統府”發言人王郁琦表示,這個會議沒有名稱,但未來會定期在周一舉行午餐會,其目的在保持府院黨首長溝通管道的暢通,意即單純的意見交換,並沒有決策的功能。 

  對於這樣的會議,有學者從“憲政”的角度表示不同的看法,認為馬英九有超越“憲政”框架之虞。台灣中央日報網路報今日刊載社評說,我們認為,馬英九主持的會議,不論其性質定位為聊天或溝通,都免不了有決策的功能,因此“總統府”實無必要去強調其“非決策”的性質,反予人“此地無銀三百兩”之譏。不過,“總統”這個職務在台灣民主“憲政”運作中的定位的確是一個值得討論的問題,我們也願提供一些看法,就教於各界。 

  社評指出,學者質疑的根本問題在於,“憲法”並沒有規範黨政協調或溝通會議的機制,馬英九是否可以召集類似之五巨頭會議?根據“憲法”,“總統”是三軍統帥,可以協調院與院之間的爭執,也可以主持“國安”會議,決定大政方針,但“總統”不是最高行政首長,不能直接指揮各部會。但除此之外,“總統”難道不能有任何作為嗎?顯然這不是大家認知的“總統”職權,否則在“總統”競選時,也不必提那麼多的政見來吸引選民的支持。整個“總統”選舉過程已經說明了,“總統”要對他所提出的政見負責,在這種情形下,“總統”不可能只是一個消極的職位。 

  事實上,“總統”可以有多重的管道來展現他的影響力,包括“憲政”體制內的,以及“憲政”體制外的。陳水扁最初有九人小組會議,最後也無疾而終,但陳水扁的權力反而更大,更集中。事實上,當前的“憲法”的確有相當多的問題存在,包括“總統”的“憲政”定位,但馬英九已表示不修“憲”,短期內無法透過修“憲”解決。在這種情形下,我們認為,馬英九的五巨頭會議,雖然不是“憲法”架構內的制度,但如果運用得當,反而可以彌補台灣目前“憲法”規定之不足。 

  民主政治也者,政黨政治也。社評說,馬英九是代表國民黨,他的政策也是國民黨的政策,故此一定期舉行之會議,並無背於民主政治之理。如果說邀請黨主席參加會議是破壞“憲政”,那如果“總統”兼任黨主席,就像過去李登輝一樣,在黨內也舉行五巨頭會議,難道也是破壞“憲政”嗎?馬英九與國民黨不論在政策的制定與執行上,都是無法切割的。在台灣的“憲法”中,完全沒有政黨參與決策的機制,但實際運作中又豈可完全置政黨於決策之外。在此我們要特別強調一點,重點不在“憲法”中有無規範,而在會否發生權力集中、擴大、腐化且不受節制的情形,這也是社會大眾關切之點。 

  前已言及,馬英九主持的會議,很難避免決策的性質,但任何的決策,都必須透過行政院的命令以及“立法院”制定的法律來落實。因此,“憲法”上所規定的民主機制都可以運行無虞。但我們也擔心,一旦馬英九介入各項政務太深,成了幕後“行政院長”,而“行政院長”成了秘書長,此種情形並非不可能。但這還不算可怕,最可怕的是,這個決策中心未能嚴守政商分際並避免利益衝突,結果就會像陳水扁一樣,成為貪腐中心。由此可知,真正的問題在於“總統”授權的範圍與程度,以及“總統”是否能夠築起一道城牆,隔絕各種利益於外。

  總上所言,依當前“憲政”,“行政院長”非由選舉產生,而“總統”選舉又儼然是最高行政首長的選舉,因此,“總統”主導政策,為政策負責,並非不符合台灣“憲政”運作之理。然而,無可諱言,“總統”授權的範圍與程度,的確是存乎“總統”一心;“副總統”是否參與決策,也是由“總統”決定。事實上,如果馬英九除了“憲法”上賦予的職權外,只運用此一五巨頭會議,而且在會議中只談大政,不談細節及其它小事,同時也隔絕各種不當利益的影響,如此反而可以建立一種新的機制,彌補台灣當前“憲政”制度之不足。易言之,學者之擔憂,證之於陳水扁,有其道理,但馬英九若能如上所言,將其扭轉為正面的新機制,豈不更妙! 


    相關專題: 兩岸新局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