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專家籲減災納入大部制 防九龍治災各自爲政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6-05 14:44:33  


  中評社香港6月5日電/國家減災委首席專家王昂生6月5日在《中國新聞周刊》撰文稱,中國應考慮成立“減災部”,因爲中國的大部制已初步建成,但在災難方面,仍是“九龍治災”,各自爲政,必須組建一個超越各部門之上的綜合防災機構。

  文章稱,中國政府救援應急體系的運轉,在這次地震中表現出三個特點:一是動作迅速,從國家主席到總理到下面的縣、鎮,反應都很迅速;二是機構很多,幾乎所有的部委都發動起來了,例如衛生部、民政部、水利部,甚至包括組織部;三是民間組織配合政府發動起來。

  正因爲參與部門多,協調工作非常複雜。這會讓救災的效率打了折扣。而從世界範圍來看,綜合減災的概念已經深入人心。中國也應該組建一個保護13億人的減災體系。這個體系包括三個部分:行政、科技力量和人才培養,理順條塊分割,統一機構是最重要的一環。

  文章稱,中國根據具體災種設立具體防災部門,但缺乏一個超越各部門之上的綜合防災機構。盡管形式上,國家減災委員會由30多個部委成員參加,但它主要是一個協調機制,沒有錢、沒有人,也沒有權力。國務院應急辦公室歸在國辦下面,級別很高,權力也比以前大,但僅有25人左右,與國務院總值班室其實是一套班子,其實質上僅相當於一個中轉機構。

  中國的大部制已初步建成,但在災難方面,仍是“九龍治災”:國務院應急辦公室、中國氣象局、水利部、國家海洋局、中國地震局、民政部、農業部、林業局、環境保護部,現在都是各自爲政。地震局根據震級發出警報,民政部則根據受損情况報災害級別,兩者報的災害級別甚至不一樣。問題出現了,就由一個部門牽頭組建一個臨時機構開始救援。但一個災害往往引發出多種隱患,需要有統一的綜合防災減災體制和權威的統一防災機構,負責統籌協調各個部門。

  因此,應考慮成立一個“減災部”,將有關災害的部委和局,聯網形成中央災害信息系統,與各省市聯網形成國家災情信息管理系統;充分應用國家通信、衛星及遙感共用系統,匯集與災害相關的氣象、海洋、水文、地震、遙感、災情等諸多資料或信息;開展重大災害的預測評估、輔助决策和緊急救援等工作,形成現代綜合減災系統。

  文章稱,目前,與減災有關的部門人員從中央到地方有好幾十萬人,應該把這幾十萬人集中起來,組成一張大的減災網。而這幾十萬人不能像現在這樣只考慮某一個災害,而要考慮所有的災害。平時要對他們進行訓練,將其打造成一支常備的減災隊伍,當災難發生的時候能够很快啓動。

  此外,交通運輸等相關部門不必納入減災體系,但是需要有很好的聯絡系統,幷使其規範化。20多年前,美國政府面對一系列自然災害及各種突發事件,設立了總統直接領導的“聯邦緊急事務管理局”(FEMA)。該局有2600人,設10個分區,專事國家災害和突發事件管理。FEMA平時就做很多準備,雖然只有兩千多人,但他們有專門的訓練,專門的方案,專門的機構,專門的人員,專業的系統,一旦災難發生就可以很快啓動,當地政府只需要做財政上的工作。這套系統是很起作用的。2001年“911”事件後,美國政府下决心於2002年成立了“國土安全部”,把FEMA及許多相關部門聚集在此部門之下,力求解决上述國家重大國土安全問題。近五六年,世界許多國家,如俄、日、法、韓等國都紛紛建立處理突發事件應急機制的機構。


    相關專題: 四川汶川縣8級地震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