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胡忠信:台灣需要晚禱與拾穗精神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6-05 15:12:27  


 中產階級有逐年流失的隱憂 

  “行政院院長”劉兆玄在新上任的施政報告中,以“打造厚實的中產階級”作為施政目標,但根據學者鄭文輝的最新研究顯示,台灣中產階級確實有逐年流失的隱憂,尤其2000年後的五年期間,中產階級流失比例偏高,約占過去25年流失總量的四成。

  另一學者蔡明璋並不同意中產階級流失,也不認為M型社會成型,但他也承認“台灣社會以往崇尚的‘阿信精神’已經褪色,社會主流價值不再視‘吃苦’為成功的條件。” 

  由上述兩位學者的研究顯示,台灣社會不正更需要“晚禱”與“拾穗”精神嗎?

  正如電影《飄》(亂世佳人)最後一句獨白,女主角郝思嘉在一無所有的時候,仍會自我惕勵:“不管怎麽樣,明天又是另外一天。” 

  文章說,陳水扁式的“長久夢魘”已過了,陳水扁本人要面對“國務機要費”官司,他的親人趙玉柱、趙建銘面臨“台開案”的“權貴犯罪”司法審判。 

  公義必須伸張,人民的日常生活也要面對,馬英九的最艱難挑戰才要開始,他必須揮別夢魘,營造一個以信心、希望、愛心為核心價值的社會。 

  歷史博物館研究組主任包東如此闡述《拾穗》:“三位不知名的婦人,在昏黃暮色下辛勤撿拾穗粒,卻可以代表社會底層人民胼手胝足的勞動生活。因為不依附權勢、不養尊處優的辛苦付出,自然而然產生了一股莊嚴高貴的形象。”  

  這不正是我們需要的“認真、打拚、勤儉”的核心價值嗎?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