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鄭永年:中國國際形象的根基是什麽?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7-01 12:05:20  


 
  在中國的反制過程中,憤青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憤青的優點是對事物的敏感。憤青的抗議的好處就是把問題提出來,讓各方面注意。但也不可否認,憤青也容易導致情緒化。

  有人把憤青比喻成一頭易動怒的雄獅,對周邊的環境具有過分的敏感,每每感覺到有不友好的舉動,都要大吼一聲。

  中國憤青的行為並不難理解。盡管中國的開放已經三十載,但很大程度上,人們對外界的認識還停留在烏托邦的階段。中國人好讀書,無論是學者還是普通百姓,大都從書本或者媒體了解外在世界,很少人去理解書本上的西方和現實的西方之間的巨大差異。

  平常把西方想象成太好了,一旦一些西方人詆毀中國,就很難接受。憤青的目標是為了維護國家形象,但一旦過於情緒化,反而有損於國家形象。

  政府對西方勢力的反應更為重要。盡管政府沒有像憤青那樣情緒化,但每逢西方的不友好行為和小動作,也是必有回應的。當然,對事關國家利益的事情,政府必須要做出反應。但如果對西方的每一種觀點都要回應,不僅顯得中國沒有包容性,在客觀上也會導致負面的效果。

  要意識到,如果這麽大的一個國家每每對西方少數人的詆毀做出反應,會在西方造成什麽效果?一是成就了“敵人”,二是為西方媒體進一步詆毀中國提供新的素材。

  前段時間,針對西方的批評和攻擊,中國有關方面試圖邀請西方的公關公司,來為中國做形象設計。

  政治公關在西方一直很重要。中國有關部門想到這一點,也無可非議。在媒體全球化時代,國家的形象包裝非常重要。但也必須意識到,形象的包裝只是個技術問題,對一個國家沒有本質性的意義。

  正如在經濟領域,問題的關鍵不在於産品的包裝,而在於産品本身的質量。

  塑造中國國際形象不是要再次呈現給外在世界一個烏托邦式的中國,而是一個真實的中國。在塑造中國的國際形象問題上,這次四川大地震的經驗不可忽視。

  為什麽西方媒體一改前段時間對中國大力詆毀的立場,而正面評介中國甚至羨慕中國呢?問題再也簡單不過了,是因為中國呈現給外在世界的是一個真實的“自我”。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