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次救災過程中,從政府到普通百姓,“以人為本”成為了中國人的行為准則。當中國人把“人”字放大到足够大時,西方大多數人就開始理解中國,接受中國。
塑造中國的國際形象也涉及到中國人心態的調整。要意識到外在世界是多元的。無論是西方還是整個外在世界,在中國問題上存在著多元的利益。
西方世界作為整體,既不會成為中國人所想象的朋友,也不會成為中國人所想象的敵人。對華友好的和不友好的、朋友和敵人都會長期共存。
不管喜歡與否,這是現實。今天是這樣,明天、後天也會這樣。這就要求人們調整心態,用多元的心態來看問題。很多問題的存在是常態,沒有任何人和任何方法可以加以改變,那麽就要改變看待這些問題的態度。
毫無疑問,塑造國際形象的核心是改善自身,是自身的進步。再者,改善自身並非為了應付外在世界。更重要的是,改善自身更不是要放弃自己的一切,把自己變成他人。
中國國際形象的根基是自己的文明,塑造國際形象也就是在各種場合(包括奧運會)把中國文明的底蘊發揮出來。
中國是世俗文明,具有其他文明所不可比擬的開放性。在歷史上,中國文明很少有排斥其他文明的時候,善於吸收其他文明的長處是中國文明的特性。現在也一樣。
為了外在世界的積極評介而放棄自己,這不是中國文明的主軸。一旦當中國轉型成為其他文明的時候,那麽中國人的生存就會失去了意義,中國對世界也不再具有意義。
隨著全球化進程的加劇,中國也正在加速轉型,全方位地融入世界。國家的國際形象自然變得重要起來。在這個時候,人們更應當思考國家形象的根基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