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中國艦載機選型分析:國產改型蘇27最合適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8-20 11:08:44  


 
  中國目前有可能獲得的艦載戰鬥機有以下幾種可能:從法國采購“陣風M”;從俄羅斯采購蘇一33或者米格一29K;自行將殲一10或者蘇一27改裝為艦載機;研制全新的艦載戰鬥機。其中第一種選擇在政治上的風險太大,基本不可取。自行研制艦載機需要一定的時間,從俄羅斯采購蘇一33或者米格一29K是最為簡單有效的方式。而在這二者之中,蘇一33具有明顯的優勢。

  首先,中國從未列裝米格+29戰鬥機,而裝備了大批蘇一27/30戰鬥機。中國引進蘇一33戰鬥機,與蘇一27具有高度的共通性,利於後勤維護和人員培訓。而引進米格一29K則無上述的優點。其次,受限於材料水平,米格一29K機體偏重,再加上航電水平的差距,其綜合作戰性能相比“陣風M”和F/A一18E有較大差距。當然,蘇.33也有同樣的缺點,但是作為重型戰鬥機,它的改進潛力比米格一29K大。如果在國產蘇一27的基礎上研制艦載機,蘇一33也更加具有借鑒意義。另外,蘇一33在俄羅斯當作航母的主力作戰飛機,經過多年發展,技術已經比較成熟,可以做到拿來即能用。因此,蘇一33是中國目前獲得艦載戰鬥機的比較現實的選擇。

  蘇-33的技術特點

  蘇一33是從蘇一27S發展而來的艦載戰鬥機。大約1982年,蘇聯就用蘇一27的原型機T—10—3進行了地面滑躍甲板起飛和攔阻著陸的試驗。之後,艦載型蘇一27被命名為蘇一27K,1990年代後改名為蘇一33。1989年蘇一27K首次在航母上降落,1993年蘇一33開始生產交付。

  蘇一33的機體結構由蘇一27S發展而來,為了著艦的需要,加強了主承力結構和前起落架的強度,空機重量因此增加到18噸多。因為當時蘇聯航母上沒有彈射器,艦載戰鬥機依靠滑躍甲板起飛,蘇一33的重量就不能滿足艦上起飛的需要。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蘇一33增加了一對前翼,并放寬了靜穩定度。把機翼的襟副翼改為開縫襟翼。這些措施一方面增大了機翼的升力系數,一方面增強了飛機的抬頭能力,從而達到提高飛機起飛性能的目的。

  蘇一33的航電設備也和蘇一27基本相同。它采用N一001多普勒脈衝雷達的改進型,增加了對海探測的功能。該雷達對米格一21類型的目標,迎頭探測距離約為120千米,但是下視能力差,功能簡單。對驅逐艦類的目標探測距離約200千米。蘇一33還有一部光電雷達,用紅外方式探測目標,迎頭探測距離約10千米,尾後探測距離50千米。蘇一33有12個外掛點,可以使用R一27、R一73空空導彈和Kh一3 1、Kh一41反艦導彈等武器。我們可以用前面所述的現代艦載作戰飛機的性能需求來檢驗一下蘇一33。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