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中時:不搞能打到上海飛彈 馬政府再釋善意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9-01 10:33:50  


馬政府上任之初所面臨的“戰略兩難”處境,看來找到了平衡點。
  中評社香港9月1日電/台美七項軍售可能順利過關,加上台灣不會發展打到上海的巡弋飛彈的建軍政策,馬政府上任之初所面臨的“戰略兩難”處境,看來找到了平衡點。 

  中國時報特稿文章說,馬政府主張“守勢戰略”,在兩岸關係改善的前提下,就任之初,很多人提出軍售意見,馬政府的“國安”團隊與“國防部”也有檢討之意,於是使出“暫緩”拖字訣,美方則回以“凍結”之說,台美軍售一度撲朔迷離。 

  經過近百日的折衝,現在看來,美方認為台灣在戰略上,一下子退太多,於是藉著軍售凍結之舉,往前拉一點;七項軍售可望順利過關,顯示馬政府的“守勢戰略”,儘管嘴巴不說,但又被美國拉回到“有效嚇阻,積極防守”的原點。 

  同樣地,扁政府先前一度提出“境外決戰”主張,美方則認為是衝過了頭,也會運用手段,把扁政府往後扯一下。 

  例如台灣發展巡弋飛彈,如果不是美方牽制,包括關鍵零組件的控管,扁政府早就放手拚命往前衝了。 

  軍事戰略如同兩岸關係,台灣與大陸靠太近,或是離太遠,兩者都不符合美國利益,美方都會採取動作;譬如說,靠太近,就往兩端拉一點;離太遠,就往中間推一把。總之,兩岸的距離,美國有一把尺,隨時丈量。 

  上述情況讓台灣的軍事戰略,常處於兩難局面,過與不及,都會有番波動。台美七項軍售未必符合“守勢戰略”的建軍走向,儘管掙扎一下,馬政府還是選擇接受,等於被美方拉回些距離,而馬政府又決定不發展可以打到上海的巡弋飛彈,對美國與大陸言,均屬善意,也找到一個折衷的平衡點。 

  有沒有射程能打到上海的飛彈,政治意涵大於軍事,而決定不發展,也是一個訊息,甚且是個善意的訊息。


    相關專題: 兩岸新局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