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辦:中國評論通訊社
首頁|頭條|焦點|大陸|臺灣|港澳|國際|美國|兩岸|華人|經濟|財經|軍情|社會
人物|文萃|圖片|文化|娛樂|評論|社評|快評|觀察|專論|網評|外電|智庫|智囊
專題|專訪|專頁|周邊|詩詞|出版|編譯|網書|數據|動態|電訊|名家|記者|簡介
   2025年1月28日 星期二
設為首頁】【加入最愛】【中評郵箱
您的位置:首頁 ->> 中評電訊 CNML格式】 【 】 【打 印】 
台灣經濟日報:15萬個寶貝 不是垃圾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2-06 10:30:33  


  中評社香港2月6日電/面對狂飆而來的失業潮,馬政府全面研擬搶救方案,已經到了殫精竭慮、不遺餘力的地步,其關懷之忱、用心之深,在各國各地區政府之中也罕見其匹。到目前為止,準備在今年一年投下逾3,000億元預算從事公共建設,另撥數百億元專用於可以立即產生工作機會的地方性短期工程,又有200億元規劃發放教育訓練券,除此之外,還提出巨額經費推動“立即上工計劃”、政府與民間兩種版本的“09年多元就業開發方案”、“充電加值計劃”、“微型創業貸款”等林林總總令人目不暇給的諸多擴大就業方案。

  台灣經濟日報今天發表社論指出,這些方案有的已在實施,有的正積極推動,目標是提供15萬個工作機會,將失業率維持在4.5%以下。但揆諸上述內涵,我們認為這個目標恐怕很難達成。最重要的原因在於,逾3,000億的公共工程乃是創造諸多工作機會的主要憑藉,但公共工程、尤其是突然金額暴增的公共工程,都難逃一個共同的命運,那就是前置作業期極長,為了保證工程品質,前置作業尤應細密謹慎,最忌欲速不達。因此其中絕大部分在今年底之前不可能真正發包施工,創造出工作機會。

  而且,公共工程的目的是為了“國家”的長遠發展、滿足社會的長期需求,拿來做為反循環的手段根本牛頭不對馬嘴,若只是為創造緊急的工作機會而勉強提前施作,更是因噎廢食,絕對是下下之策。因此,我們希望馬政府趕緊停止這種愚蠢而魯莽的做為;公共建設仍應細水長流、審慎將事,想降低失業率,則應另闢蹊徑,以更低的預算直接對症下藥。

  公共工程既不足恃,目前的立即上工方案、多元就業方案等同樣不當。這項目繁多的方案頭一個大錯,就是完全割裂零散,既看不到整體的運作,也不見各部門之間的密切配合,完全是各據山頭、各自為政,因而力量分散、目標混亂,難以發揮效益。

  更大的錯誤則在於,將這15萬從各業散出的人才,一概當作無用的廢物,只求在政府部門內或民間企業中勉強空出些職缺,將他們塞入其中,用巨額的公帑來消減若干失業人口。

  如此消極的態度,不僅對民間企業造成極大的干擾,那每人每月1萬元的補助,構成巨大的誘惑,反而招來道德風險;而且那十餘萬強被安插至冗贅職缺中的人才,除了勉強吞嚥嗟來食之外,不會有絲毫成就感乃至自我尊嚴。

  然而這一群暫時離開原來工作崗位者,豈有可能是台灣社會的廢物?最近的失業潮其核心在向為國人欽仰的高科技產業,因而散逸的多是平常求之不得的專業人才。拜經濟衰退之賜,我們忽然能夠獲得15萬個寶貝以及政府為了搶救失業不計代價釋出的數百億乃至千億預算,我們反該慶幸能夠有如許多寶貴資源,提供我們一個難得的機會,去做許多早就該做,但找不到人、挪不出錢因而拖延貽誤的工作。

  如果馬政府可以重新定位這一群人才與資金,一方面集合政府部門的智慧用力思索,一方面廣招民間的菁英參與其事,將這15萬人加數百億元的資源當做我們的籌碼與武器,投入足以提升台灣價值、改變台灣面貌、為台灣定位、注入強勁新活力的偉大工程,失業問題固然立可解決,但對這15萬人、對台灣社會而言,其價值豈是區區安插若干工作機會可及其萬一!

  趕快集合政府與民間的智慧,組成一個專司其事的工作團隊,劍及屨及地立即溝通、商討、規劃,然後付諸實施,一個月內即可初見成效,一季之內應能創造出大量有貢獻、有價值的工作,而其利益,更將垂諸久遠! 


    相關專題: 兩岸新局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
首頁 | 港澳新聞 | 國際時事 | 兩岸專區 | 軍事聚焦 | 評論世界 | 財經視角 | 文萃大觀 | 中評電訊 | 時事專題
關於我們 | 中評動態 | 招聘人才 | 聯系方式 | 鏈接方式 | 中評律師 | 驗證記者証 | 免責條款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國評論通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