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基礎設施對接,到產業對接,到教育、醫療和社會保障等的對接——目前,珠江三角洲9個城市經濟社會一體化進程正在緊鑼密鼓地推進。 |
中評社香港5月4日電/隨著珠三角一體化的提速,一個人口超過3000萬、地區生產總值近2.5萬億的“超級城市體”正在珠三角漸露雛形。
《瞭望》新聞周刊報道,廣州、佛山車輛年票自去年10月實現互通,一年可為兩地車主節省4億多元,年票互通下一步將推廣到珠三角9個城市;今年底前廣佛兩地出租車將實現聯運,公交覆蓋面進一步擴大;珠三角8市已實現公積金異地貸款……
從基礎設施對接,到產業對接,到教育、醫療和社會保障等的對接——目前,珠江三角洲9個城市經濟社會一體化進程正在緊鑼密鼓地推進。
由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門、東莞、中山、惠州和肇慶9個城市組成的珠三角區域於1994年首次正式提出。該區域面積為24437平方公里,占廣東國土面積的14%。而該區域2008年的GDP占廣東經濟總量的84%。
“珠三角經濟地理結構正在發生重大變化。廣州、佛山、深圳、東莞‘緊密型城市體’已經初步成型。”日前在廣州舉行的“珠三角地理經濟結構變化研討發布會”上,多位區域經濟學專家表示,珠三角經濟地理結構正在發生重大變化,多年累積的高速工業化、城市化正在推動該區域進入“超級城市體”時代。
“諸侯經濟”走向競合
“由於毗鄰港澳,珠三角經濟一開始就打上了全球化和市場化的烙印。具有超級經濟能量的工業鎮迅速膨脹,經濟和城市體量迅速超越內地不少地級市,將各大城市粘連在一起,成為突破珠三角行政區劃藩籬的動力,奠定了珠三角城市群向‘超級城市體’發展的基礎。”來自“珠三角地理經濟結構變化研討發布會” 的一份報告指出。
今年3月初,珠三角五大機場在廣州聯合簽署《落實〈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行動綱領》,以期重構各自的發展定位,形成競爭合力。在珠三角兩萬多平方公里的範圍內,3000多萬人口共享著五大機場,區域內航空運輸市場競爭異常激烈。為了終結惡性競爭局面,合理分配資源,五大機場終於“握手言和”。
五大機場的競爭局面在珠三角不是特例而是典型。珠三角地區各城市尋求合作由來已久,但長期以來,各地區和各個城市之間一些無效甚至是惡性的競爭也是由來已久。
改革開放以來,瀕臨港澳的地緣優勢、擁有特區的政策優勢,促使珠三角進入有史以來最好的發展時期。加快發展的欲望和衝動令珠三角各地“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由於缺乏區域功能定位和統一規劃,珠三角一帶很快形成“村村點火,戶戶冒煙”的分散格局,大大小小的工業園區各自為戰。最早進入的港資、台資企業紛紛湧入珠三角各地,並帶動發展起了電子、服裝、五金、玩具等產業。
處於粗放發展階段的珠三角各市產業布局雷同、重複建設普遍,各地關起門來搞經濟,埋頭賺錢,不是“以鄰為友”而是“以鄰為壑”,為爭項目、爭資金,各城市間“桌面上握手,桌底下踢腳”的事例屢見不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