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 
綠營媒體制衡台灣政局 有多大力量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6-09 00:40:19  


羅致政
 
  羅致政:台灣的媒體環境不是一個正常的媒體環境

  剛才各位先進都講了不少,我只是作一些補充:

  第一,我有一個觀念就是,台灣的媒體環境不是一個正常的媒體環境,而去年520之後變得更不正常,甚至回到以前威權或戒嚴時期的不正常狀態。有幾個不正常:一是這個市場不是一個正常的民主國家的市場機制,企業界可以有各種方式受到政治干擾,然後對一些媒體的贊助也好,撤廣告或者贊助廣告,或者反過來講政府那麼多資源可以做置入性行銷,然後發包一些有的沒有。

  第二,所謂的政府的監督管理機制,事實上我是覺得太容易受到政治的干擾。

  第三,專業也不太正常。我不是說這些人沒有新聞專業,而是說太容易受到立場,甚至下意識裡面的因素影響到他專業的判斷跟新聞的報導。

  我要特別強調的是,台灣有一個其他國家所沒有的就是“國家認同”的問題。這個認同的問題事實上自然會影響到你的專業。我舉個最明顯的例子,你稱呼對岸是大陸還是中國?公視二千年以後就是叫中國,現在又開始叫大陸或中共。就是說,這跟專業或許無關,但是跟意識型態有關。三立也好,民視也好,叫對岸是叫大陸,還是叫中共,還是叫中國?所以這個看起來好像不相關,其實是相關的。

  民主失衡

  再來看國民黨執政之後,變得更不正常。我覺得有三塊可以看,第一個就是叫做民主的失衡,或者說所謂的政黨的失衡,就是藍綠的聲音是不對稱的。綠營至少還有40%至50%幾的選票,可是在媒體呈現出來的是完全失衡的聲音,這樣失衡的聲音當然反映的是媒體生態的不健全,或者反過來講就是因為在“立法院”一黨獨大,然後在NCC又是一黨獨大,一路下去通通一黨獨大,造成台灣民主政治一個很不正常的發展。藍綠聲音或者執政與反對聲音的失衡,對台灣是有害的。

  兩岸失衡

  第二是兩岸失衡。坦白講,過去戒嚴時期,對岸要瞭解台灣的聲音,或台灣人民的聲音,是很困難的,因為聽不到。然後在民主化之後,民進黨的聲音逐漸被聽到了,綠營支持者的聲音逐漸被聽到了,也因此在作決策判斷的時候,比較不容易錯誤,甚至是失真。

  現在問題又出現了,國民黨回來之後,這樣的情形有沒有可能再度出現?就是說,會讓對岸在解讀台灣的民意走向的時候,會不會有誤判?我覺得會,而且有可能。所以,如果只從統派媒體,而且是一面倒的聲音的話,我覺得會有問題。

  過去我們認為是綠營學者,或淺綠學者,現在不敢再公開出來去作批評,或對對岸有甚麼樣的質疑。最明顯的例子是,現在每次只要對岸有甚麼動作出來,第一個一定是台灣智庫出來辦座談會,其他沒有了。如果台灣智庫不辦的話,大家就沒聲音了。可是真的沒有聲音嗎?有聲音的,只是沒有出來而已。所以我覺得,如果這種聲音不斷萎縮,對岸在處理兩岸問題的時候,很容易有出現誤判的機會。這對兩岸的發展不見得是良性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