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 
綠營媒體制衡台灣政局 有多大力量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6-09 00:40:19  


 
  市場及民主機制與媒體經營

  馬政府上台後,台灣的媒體在倒退,公營媒體從公共性質轉變為“國家機器”;對綠營媒體用查稅、司法手段、廣告手段。這是綠營人士經營媒體的背景所在。

  綠營經營媒體能不能存活,我認為要回歸市場機制,民主制度是資本主義,市場機制有一隻看不見的手想要達到平衡;那麼市場機制的平衡點在價格,民主機制的平衡點在選舉,媒體兼具這兩種特性,到最後能不能存活是專業經營,包括媒體內容品質的呈現,包括有沒有經營能力,找到業務收入。這才是媒體經營的關鍵所在。

  我們當初做廣播,基本上媒體是藍大於綠的環境,希望有一平台呈現本土的觀點,以台灣本土性為主的觀點。台灣綠營媒體產業的拼圖,不談小媒體,就大的媒體產業來看:電視有三立和民視,概念上偏本土;報紙有自由時報;但廣播這一塊,偏本土的都是地區性,沒有全台灣性的廣播電台。我們做廣播就是看上這一塊有市場,加上有能力去做。

  至於說綠營人士經營媒體對台灣政治發展,我基本是正面的看待。既然台灣是民主社會和自由的環境,我們不可能寄望台灣所有媒體都是一樣的媒體,像我們在談台灣媒體,像蘋果、壹週刊,比較八卦、狗仔,在自由社會並沒問題,問題是是否所有媒體都八卦化;實際上,一個中性、完全不帶任何色彩的媒體是好的,但是有比較清楚價值觀的媒體,也同樣有它存在意義。

   我們常講媒體是守門人,那“門”要放在哪裡?這個“門”如何定義?每一個社會都有不同的方式,讓社會閱聽大眾做選擇。到最後,還是呈現多元的趨勢,媒體是所謂的“第四權”,就是各種言論在市場上競逐生存空間,然後互相監督、互相制衡。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