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30秒“中國製造”廣告幕後:主題一度更改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12-03 11:49:09  


 
  但這則廣告帶來的“擔憂”也同時存在。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涂光晉教授表示,這個廣告創意中,“中國製造”囊括了所有的中國產品,在把分散的形象整合成整體形象的同時,是否會使“中國製造”增加了更大的風險性?如果未來某個中國產品出現品質問題,是否會波及“中國製造”的整體形象?因此,在希冀“一榮俱榮“的同時,也應警惕和防範“一損俱損”的局面出現。

  這一點得到了新加坡《南華早報》的認同。該報發表社論說:“毫無疑問,中國為出口業建立完善、統一的品質、安全和檢查標準,但人們的成見無法很快消除。此次媒體閃電戰是大膽之舉,但若遭遇不合時宜的安全醜聞,此舉很可能適得其反。品牌形象宣傳固然重要,但產品品質過硬才是形象之所依。”

  “中國製造”海外已深陷三重門 

  中國製造的“諾亞方舟”拯救了世界,好萊塢電影《2012》中的一個情節,也是一個暗喻:在現實世界中,“中國製造”是帶領全球經濟走出泥潭的“發動機”。但時至今日,被寄予厚望的“中國製造”在海外的形象並未如同電影中光鮮。

  毒牙膏、毒玩具、毒水餃、毒奶粉……籠罩在“中國製造”上的一個“毒”字,讓中國生產商們苦不堪言。

  “即使中國出口的食品出現問題,我們也跟著擔驚受怕,因為很可能會連累到服裝業。”廈門市同安區一家鞋業公司的銷售總經理徐豐說,在他的印象中,中國產品經歷的三場“毒”危機,都導致該企業的訂單急劇減少。

  2007年5月,一位巴拿馬顧客在超市中發現,“卓越”和“酷先生”這兩種牙膏配方裡含有二甘醇——這是一種用在防凍劑中的有毒物質。隨後,中國牙膏“有毒”的消息不脛而走,美洲、東南亞、甚至非洲30多個國家都展開了對中國產牙膏的清查行動。

  兩個月後,美國玩具巨頭美泰公司召回了2100萬件中國製造的玩具,原因是這些玩具使用了有毒的含鉛油漆。徐豐清晰記得,由於受“毒玩具”事件的影響,美國鞋業零售商對產自中國的鞋子也非常謹慎,要求中國企業必須出具各種無害證明。

  “全套檢驗手續辦理下來,花了兩個月的時間。”徐豐很無奈,由於訂單沒有確定,那兩個月工廠基本處於停產狀態。

  而迄今影響最大的莫過於去年春夏之交發生的“毒奶粉”事件,這使“中國製造”在海外的形象降到了冰點。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