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中國離電影生產強國有多遠?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3-25 00:06:21  


 
  顯而易見的差距很大,其中有中國電影本身發展水平的原因,也有中國經濟發展階段、人民受教育程度以及科學技術水平上的因素。但正如國務院日前發布的《關於促進電影產業繁榮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的,電影作為一個國家的文化品牌,“對於擴大中華文化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具有重要意義。”“站在這樣的高度,我們應該對國產電影的未來有更高的期待和願景。中國電影是全球票房收入增長最快的市場之一,擁有最龐大的國內觀眾群,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國完全具備成為電影生產強國的潛力。”周星說。

  著名電影評論家趙葆華認為,儘管有差距,但對當前中國電影的評價不應盲目否定,不應危言聳聽。“無論是在技術上,還是在質量上,中國電影這些年突飛猛進地發展是有目共睹的事實,當前中國電影發展迫切需要的是扶植,是觀眾的寬容和鼓勵。” 

  “快餐”傾向阻礙中國電影身強體健

  探討中國離電影生產強國有多遠,不能不探討中國電影的差距在哪里。

  市場化運作讓中國電影的生產體制和發行體制發生了質的飛躍,更加貼近觀眾和生活。但伴隨著市場化程度的提高,中國電影也出現了一股迎合市場,急功近利,重明星輕思想,重宣傳輕質量的影視“快餐”傾向,這樣的“營養”和素質,阻礙著中國成為身強體健的電影強國。

  周星認為,電影不是普通的商品,而是一種精神文化產品。許多電影一窩蜂地迎合市場,包括一些藝術個性很強的大導演也趨向電影的工業屬性,忽略電影的人文情懷和藝術力量,甚至故弄噱頭、媚俗討好觀眾。“短期來看,觀眾也許會懷著獵奇的心理走進電影院,但時間長了,這種只強調商業價值和票房收入,不承認文化功能,一味趨就市場的做法,終究會因為滿足不了更高層次的精神文化需求而被大眾厭煩。久而久之,將不可避免地削減人們對國產電影來之不易的信任度,削弱電影文化產業來之不易的成果。”周星說。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