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辦:中國評論通訊社
首頁|頭條|焦點|大陸|臺灣|港澳|國際|美國|兩岸|華人|經濟|財經|軍情|社會
人物|文萃|圖片|文化|娛樂|評論|社評|快評|觀察|專論|網評|外電|智庫|智囊
專題|專訪|專頁|周邊|詩詞|出版|編譯|網書|數據|動態|電訊|名家|記者|簡介
   2025年4月17日 星期四
設為首頁】【加入最愛】【中評郵箱
您的位置:首頁 ->> 中評電訊 CNML格式】 【 】 【打 印】 
學者:ECFA是緩衝 台灣應自由化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5-01 17:48:50  


  中評社香港5月1日電/台灣政治大學金融系教授李桐豪表示,ECFA(兩岸經濟協議)和FTA(自由貿易協定)只是一個緩衝,保護受影響的產業;台灣只有一條路可以走,那就是全面開放和自由化。

  中央社報道,財團法人範馨香法學基金會今天舉辦“兩岸經濟協議研討會”,李桐豪在台灣對簽訂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的因應策略”講題中,作以上表示。

  李桐豪一開始即指出,從1620年開始,台灣400年來的成長過程,可看成貿易發展史。“一府二鹿三艋舺”所指的都是貿易商港。ECFA是台灣人民、社會生存的基本要件,簽訂ECFA不是它會帶來什麼效益,因為它是動態環境,無法估計效益。

  不過,李桐豪說,亞洲過去10年來,最重要的貿易活動就是簽定FTA。根據WTO統計,全世界已簽定的自由貿易相關協定共有276個,正在談判或宣示者有33個。亞洲開發銀行統計,全亞洲有192個FTA,很不幸的是台灣置身事外。

  他指出,各種自由貿易安排都是台灣最終走向完全開放的前奏,ECFA或FTA只是爭取台灣成為完全經濟體的過渡期間,“台灣一定要走出去”,真正問題癥結,在於政府有無能力處理開放過程中受到傷害的特定產業。

  他舉台灣加入WTO(世界貿易組織)後的農業為例,政府當初訂定救濟方案,目前為止,政府投入新台幣1000億餘元的救助基金,現在剩300億元。過去3年每一年都要花費120億元幫助農民,但成效不彰;到2011年,需編更多預算幫助農民,政府花了很多資源,但成效不彰,因此,大家要監督政府。

  李桐豪說,不是不簽ECFA,即可保護農民,這完全不相關。他認為,台灣未來只有一條路要走,那就是全面開放與自由化,但需一個有能力政府,大家要一起監督。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
首頁 | 港澳新聞 | 國際時事 | 兩岸專區 | 軍事聚焦 | 評論世界 | 財經視角 | 文萃大觀 | 中評電訊 | 時事專題
關於我們 | 中評動態 | 招聘人才 | 聯系方式 | 鏈接方式 | 中評律師 | 驗證記者証 | 免責條款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國評論通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