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中美又都把對方作為競爭和防範的對象。中國高度警惕美國在民主自由借口下干預內政和分化中國,美國始終防範中國的“挑戰”意圖,這也導致出現簡單化和情緒化的輿論,從“最壞可能”解讀對方言行並據此作出反應。
沈大偉:金融危機對美中關係產生了重要影響。由於中國在金融危機中繼續保持了經濟的高速增長,許多中國人正變得過度自信。美國經濟至今仍面臨許多困難。在這一狀況下,中國應避免過度自信和自負,美國應認真地改善其經濟狀況,鼓勵儲蓄,改善投資、教育和基礎設施等。後危機時代,美中兩國將繼續在許多領域進行合作,既包括政府間合作,也包括私營部門之間的合作。持續的合作有助於增加兩國的相互信任和相互理解。美中兩國都不可能從雙邊關係的緊張中獲益,美中關係穩定和積極地向前發展,符合世界的利益。
根據許多指標衡量,美中兩國對彼此的看法都在趨於消極,而且中國人對美國的看法比美國人對中國的看法要更消極。隨著中國的快速發展,中國不再像過去那樣需要美國,因而也不再像過去那樣尊重美國。美國人依然對中國的了解相當匱乏,無論是公眾,還是國會議員以及地方政府官員。他們只有通過訪問中國,眼見為實,才能對今天的中國有一個更加深入和準確的理解。
目前,中國正在投入巨資提升中國的全球形象,中國需要把一個更加多樣化的社會和文化展現給世界,讓世界更真實地了解中國。
趙可金:長期以來,中美雙方彼此都有一種“愛恨交織”的情結。
從美方來說,中國是一個遙遠的“想象的異邦”,美國的“天定命運”使其對中國有一種無法擺脫的使命感。一方面,美國的確歡迎一個繁榮、強大而和平的中國,希望中國能夠融入到美國所主導的國際社會中來,並且接受美國的民主制度和價值規範。
另一方面,美國從內心里也很擔心中國的強大會超出美國控制的軌道,特別是如果中國不接受美國的制度和價值而成長為一個強大的國家,對美國憲政民主制度和發展模式的生命力和國際號召力來說決非一個好消息。因此,美國儘管歡迎中國崛起,但不希望看到中國以自己的模式崛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