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穿越7千年對話河姆渡:大禹導水之前的災難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8-16 00:01:33  


 
  說來也巧,當時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員會的王士倫正在江北的保國寺工作,他獲知這一消息後,立即趕赴現場采集標本。當他看到泥地中發掘出來的黑乎乎、粗糙的夾炭黑陶時喜出望外:此前,浙江省內還沒有發現過夾炭黑陶。他帶著標本來不及逗留匆匆趕往杭州。

  這些文物送到杭州後,引起了巨大的震動。時任杭州大學歷史系教授,後來擔任浙江省文物局局長的史前史專家毛昭晰在時隔二十年之後,為《中國河姆渡文化》一書寫序時,仍對當初見到這些文物標本時的情形記憶猶新:

  “1973年6月6日傍晚,王士倫來到我的住所,打開一塊大手帕,說是給我看‘好東西’。原來手帕裡包的是幾把史前的骨匕,顔色暗褐,顯然在土中已埋了很久。其中一件,一端刻有幾何形的紋飾,製作十分精致……”

   就這樣,本來是挖淤泥安裝水泵的,卻意外發現了聞名中外的文化遺址——河姆渡遺址。

   今年73歲的村民馮家富老先生當年全程參與了遺址的發掘。第一次發掘時,他被分到了一線,就在發掘坑裡幹活。

   “我可是親眼看著陶豬出土的呢!”說起河姆渡出土的國寶陶豬,馮家富老先生很自豪,他說,挖出來的時候它只是一團黑乎乎的泥,用旁邊的姚江水一洗,才看清楚,它是一只栩栩如生的陶豬。

  他還親眼看著一把木槳出土,心裡直納悶:“河姆渡先民真是太聰明了,這個槳就算拿到現在來用,也完全可以啊!”

  馮老說,發掘出來的文物越來越多,村裡來的專家也越多越多,越來越重量級。村裡的林蔭大道就是那時候修的。“當時村裡每戶人家都住著專家,村裡造起了可以供好幾百人吃飯的食堂!”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