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穿越7千年對話河姆渡:大禹導水之前的災難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8-16 00:01:33  


 
  造船渡水

  1977年,考古隊對河姆渡遺址進行了第二期大規模的考古發掘。出土的大量文物證明,這是一座距今已有六七千年歷史的遠古江南村落遺址。當時的人們已經開始人工栽培水稻,用石斧、石錛建築木結構房屋,開始過上定居的生活。

  出土的大量木、骨、石、陶、牙制的質樸而不失原始美感的藝術品,更昭示了這一史前文化高度的先進性。

  水稻田發現了古文明,馮家富和其他31戶村民搬遷到了其他地方。他們的房屋和田地騰給了六七千年前的先民——上面蓋起了博物館。今天,當我們走進河姆渡博物館時,先民們遺留下來的琳琅滿目的展品仿佛給我們打開了一扇通往遠古的門,河姆渡人當年的生活場景躍然眼前……

  六七千年前的河姆渡緊靠著海洋,氣候比現在更加溫暖濕潤,大致與今天的西雙版納相當。陸地上森林覆蓋,一個個湖泊點綴其中。這裡是動物的天堂,虎、熊、大象、犀牛等大型哺乳動物出沒其間。

  河姆渡人過著男耕女織的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男人們扛著骨耜在村外的稻田勞作,或張弓引箭捕殺獵物;女人們手提籃筐隱沒在叢林中,采摘野果,回家後編織衣物。村舍間,豬狗相逐,小孩玩著捉迷藏的遊戲。他們也有零食吃,比如菱角、芡實、酸棗。

  如果今天我們看到河姆渡人居住的房子,一定會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這種在建築學上被稱為“幹欄式建築”至今依然盛行於東南亞和我國的西南地區。據介紹,河姆渡人的房子常坐落在依山傍水的低丘緩坡,他們用木柱、橫梁搭建起一個隔空層,上面鋪木板,搭建草棚,這樣,既可以防潮,又可以躲避蟲獸侵襲。

  河姆渡人也會時常開個“party”,遺址中發現了漆筒、骨哨和陶塤等樂器,博物館副館長姚曉強笑著說,河姆渡人看來是懂音樂的,他們或者是出於宗教需要,或者出於自身對美的追求,常聚集在一起,載歌載舞,供奉祭祀。

  “實際上我們一直被誤導了,以為遠古人過著刀耕火種,茹毛飲血的日子。”姚曉強說,從河姆渡人所處的自然環境和出土的文物推斷,六七千年前河姆渡人的日子說不定還稱得上“安逸”。

  河姆渡人的富足生活已經令我們驚訝,不過,更震驚的還在後面。河姆渡遺址中發掘出了木槳、獨木舟,還有只能在遠海中才能生存與活動的鯨魚、鯊魚骨骼。學術界不少專家認為,河姆渡人是國內最早的航海家。

  考古學家們還發現,在太平洋西部沿海地區廣泛存在著一種叫有段石錛的文物,這是一種刨削木製品的工具,它的最原始雛型是河姆渡第四層發現的背部有隆脊的錛式斧。有專家由此相信,六七千年前的河姆渡人乘著洋流可能進行過環太平洋航行。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