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 
世界遺產的中國疼痛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8-22 00:04:58  


 
  旅遊與GDP

  造價如此昂貴,不如將這些錢直接投入景點維護,為何還要擠破腦袋非要捧一塊招牌回來?

  中國申遺所陷入的邏輯怪圈,堪比目前人人稱恨的中國房地產市場,而兩者最原始動力,皆來自對於經濟效益的瘋狂追逐。

  不可否認,申遺成功對地方帶來的巨大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在某種程度上的確顯而易見。公開數據顯示,1997年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平遙古城,1998年門票收入從申報前的18萬元一躍至500多萬元,翻了近30倍;雲南麗江古城在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後,其旅遊綜合收入達到13.44億元,占麗江國民生產總值的50%。而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國內旅遊收入以平均比GDP增長率高2~4個百分點的速度向前發展。

  當旅遊成為一項產業,其價值通過數字實現直接量化,由此,便不難推斷,為何各地政府對申遺趨之若鶩,視其為翻身良機。在各方利益驅使下,申遺早已成為官員政績和地方財政收入實現飛躍的引擎——猶如一聲“芝麻開門”,富礦世界的大門洞開,名利錢財源源而來。

  然而,如果為世界遺產算一筆最簡單的賬,就會發現,所謂旅遊帶來資金“回籠”,卻往往是另一輪惡性循環的開始——上漲後的高票價可謂申遺後最直接的經濟回報,賓館、酒店、娛樂場所等各色服務設施可帶來進一步深層消費,商店、步行街修得越多物質消費就越興旺……每一張人民幣的回收,都以人文景觀或者自然風光被破壞為代價。

  更何況,近幾年,申遺成功與GDP騰飛之間也被證明並非牢固的因果關係。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