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 
世界遺產的中國疼痛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8-22 00:04:58  


 
  耗資10億大拆遷

  儘管張家界遭遇黃牌已成為不爭的事實,但當地官員們卻另有說法。

  “世界自然遺產武陵源並未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出示‘黃牌’!這張‘黃牌’是張家界市自己亮的,目的是給武陵源的生態保護敲響警鐘。”時任景區拆遷安置指揮部主任的武陵源區委副書記丁雲勇說。而當本報致電文化遺產方面專家核實這一疑問,卻得知因“個中情況比較複雜,張家界是否遭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黃牌警告至今未有定論”。

  然而,事實本身卻只有一個:武陵源環境已遭非一般破壞。其嚴峻程度足以令張家界政府停下大修大建的腳步,轉而為曾經的彎路掏錢埋單。

  從2001年10月開始,武陵源開始實施以“拆遷建築物、保護生態林、治理污染源”為主要內容的保護遺產重大舉措。那次張家界景區房屋拆遷面積達19.1萬平方米,其中有124家賓館、酒店,搬遷民居546戶共1791人。

  丁雲勇介紹,在武陵源景區大拆遷過程中,始終有四道難題無法回避:一是補償標準太低。補償金額與原值有較大距離。政府批准建設的,政府給予一定補償,但建房者自己也需要承擔部分責任;政府沒有批准的,政府不給補償。

  “因為按照全額賠償,我們根本賠不起。張家界市政府為此專門制訂了一個標準。參照退田還湖和高速公路建設的補償標準進行拆遷和安置。”

  據武陵源區的一份匯報材料,全區拆遷安置經費2001年10月份到位資金僅1500萬,但一個星期的拆遷補償就花了1500萬……而被拆遷人複雜的債權債務關係則是比錢還要令人頭疼的一部分——武陵源景區一部分接待設施在修建過程中,存在著嚴重的“三角債”關係。有時候,為拆一棟房,做好債權人和債務方的工作,丁雲勇一天要爬幾個山頭,“難度比普通拆遷大得多”。

  事實證明,這是一張巨大的賬單。

  至今,立志“摘黃”的張家界付出的是極為沉重的代價。為了恢復武陵源的自然風貌,當地政府後來將景區內近34萬平方米建築物全部拆除。除去在拆遷中各方利益的斡旋與平衡不說,僅僅賬面數字就十分驚人。據計算,僅用以拆遷違章建築並恢復舊貌的花費就高達10億元人民幣,比此前已獲得的經濟收益高出數倍。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