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 
世界遺產的中國疼痛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8-22 00:04:58  


 
  自1985年加入《世界遺產公約》至今,中國已擁有40處世界遺產,在全球900多處的總量中位列第三。

  今年《世界遺產公約》187個成員國總共派出了800多人出席世界遺產大會,其中僅中國就派出了近百人,不少中國與會者表示“抱著學習和了解的目的”。

  據國家文物局公布的數據,目前列入中國世界遺產預備清單項目的精確數字是35個,而多項目捆綁的“中國申遺模式”意味著這一數字所囊括的景點多達100個,申報工作最樂觀估計也要半個世紀才能完成——那些仍在申遺下游“孜孜不倦”做著努力的城市,尚不在此列。

  今年端午,江蘇蘇州和湖北秭歸兩城之間關於“何人、何地”是端午節起源的一場口水仗引發社會關注。端午節“歸屬”之爭,是當下中國各地“文化遺產爭奪戰”中的一例,更是中國申遺鏈條最下游的真實生態寫照。

  從炎帝、堯帝、舜帝,到老子、薑尚、皇甫謐,再到諸葛亮、趙雲、李白、曹雪芹,乃至文學作品中的人物如西門慶等“名人故里”紛爭四起。而新版《三國演義》電視劇近期在全國的熱播,更讓諸葛亮究竟躬耕於何處的問題提上案頭,讓河南南陽、湖北襄樊(古襄陽所在地)和山東臨沂三地再掀爭論。

  若將名人故里爭奪白熱化放置於中國申遺熱的大背景下衡量,這一怪現狀便有了合理解釋——絕非社會經濟發展後傳統文化熱情的蘇醒,而是強大的經濟利益驅動下的資源經濟博弈——有數據顯示,僅各地圍繞炎帝故里的經濟營銷,從生態文化、生態宜居到低碳環保、循環經濟,投資總額就突破百億大關。如此大規模的投資所要求的回報如何收回?不能不是一個耐人尋味的問題。

  有趣的是,相對其他國家相對冷靜的態度,中國景點慣常做法是年複一年申報,例如今年入選的“天地之中”便是去年落敗的“嵩山”。

  事實上,根據《公約》,世界遺產除了意味著榮譽或旅遊招牌,更是對遺產保護的鄭重承諾。一項世界遺產在遭受天災、人禍時,可以得到全人類力量的協助救災,保存原跡——這一最基本的精神和準則,早已在地方政府“世界遺產帶來多少收益”的盤算中,被遺忘一空。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