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國新辦發表2009年中國人權事業進展白皮書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9-26 16:43:55  


 
二、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

  2009年,中國政府繼續把保障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貫穿於政治文明建設之中,進一步加強民主法治建設,努力擴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參與,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利。

  在中國,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行使國家立法權。2009年1月至2010年3月,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共審議了25件法律和有關法律問題的決定草案,通過了18件,修改了選舉法、郵政法等8部法律,進一步加強了人權的立法保障。其中,新通過的食品安全法全方位構築起食品安全法律屏障,為保證食品安全、保障人民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提供了新的法律依據。侵權責任法明確規定了侵害公民權益應承擔侵權責任的基本原則和責任方式,進一步完善了公民人身權和財產權的法律保護制度。特別是2009年3月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作出的關於修改選舉法的決定,明確規定城鄉按相同人口比例選舉人大代表,增加了人大代表的廣泛性,更好地體現了人人平等、地區平等和民族平等,進一步完善了選舉制度,擴大了人民民主權利。截至目前,中國現行有效的法律234件、行政法規690多件、地方性法規8800多件,已基本形成了以憲法為核心的法律體系和人權保障法律制度。

  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有效行使監督權,監督實效進一步增強。2009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就應對氣候變化工作情況、促進就業和再就業、加強民事執行工作、加強瀆職侵權檢察等工作聽取和審議了國務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14個報告;對食品安全法、工會法等3部法律的實施情況進行了檢查;開展包括保障性住房建設、教育衛生等民生工程在內的部分中央重大公共投資項目實施情況專題調研,督促有關部門依法行政,公正司法,解決好關係人民切身利益和社會普遍關注的問題。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中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是符合中國國情、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新型政黨制度,在國家政治生活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人民政協通過提案、委員視察、專題協商、專題調研、反映社情民意等方式,開展議政建言活動,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職能。2009年,全國政協共提出提案5820件,經審查立案5218件;編報社情民意信息267期,反映民生方面的意見和建議1435條;提交關於中小企業發展、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等方面的視察報告和考察報告12份,並與有關部委就視察成果的采納和落實情況進行交流,在反饋環節上探索建立健全制度。全國政協還就“著力擴大國內需求,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加快發展方式轉變和結構調整,提高可持續發展能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和諧”等重大經濟與民生問題召開專題議政性常委會和專題協商會。2009年,全國政協有關專門委員會積極為立法、執法工作建言獻策,如,圍繞民族區域自治法的貫徹實施深入考察調研,建議建立健全與民族區域自治法相配套的法律體系及相關政策,推動其貫徹落實;建議完善相關法律法規,明確非正常上訪的法律概念以及責任主體,將信訪工作納入法制化軌道。另外,還就國務院法制辦等單位送來的多部社會建設方面的法律法規草案提出了修改意見。

  基層群眾自治制度是保障人民群眾直接行使民主權利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2009年,國務院出台了《關於加強和改進村民委員會選舉工作的通知》,就選舉前準備工作、選舉程序、選舉後續工作、加強組織領導等方面提出了規範性要求,對維護村民委員會選舉的公正有序、保障村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權利、發展農村基層民主具有重要意義。2009年,全國12個省份村委會和16個省份居委會完成了換屆選舉工作。目前,全國農村有村委會60.4萬個,依法民主選舉產生的村委會成員230多萬人。國家開展村務公開,民主管理“難點村”專項治理,解決農村徵地拆遷、土地承包等過程中存在的損害農民合法權益的問題。完善城鄉社區服務體系,不斷提高城鄉社區建設的整體水平。

  中國政府積極推進政務公開、健全新聞發言人制度和相關信息公開制度,依法促進公民享有更多的知情權、監督權和參與公共事務的權利。2004年《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頒布實施以來,依法行政工作取得重大進展。中國政府更加注重有關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的立法,更加注重公眾參與和專家論證,行政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不斷提高。進一步規範執法行為,大力推進行政執法責任制。2009年,各級人民政府部門認真貫徹落實《政府信息公開條例》,進一步豐富行政機關的政府信息公開平台。各級政府新聞發布會制度進一步健全。2009年,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各部委各部門以及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舉辦了1646場新聞發布會。中國媒體與網民積極參與公共政策討論並對政府行為進行監督與批評。2010年3月,財政部等8個中央單位先後在各自網站上公布了本年度財政預算,改變了傳統上行政部門財政的運作方式,公眾對此反響熱烈,認為這一舉措是中國向政治文明邁進的重要一步。

  中國政府支持企事業單位完善以職工代表大會為基本形式的企事業單位民主管理制度,推進廠務公開,支持職工參與管理,維護職工合法權益。截至2009年底,全國已有22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頒布了27個廠務公開、民主管理方面的地方性法規。截至2009年9月底,已建工會、實行廠務公開制度的企事業單位有175.2萬個,覆蓋職工12751.2萬人;實行職工代表大會制度的企事業單位183.9萬個,覆蓋職工13338.7萬人。全國基層工會組織達到184.5萬個,覆蓋企事業單位395.9萬家;全國工會會員總數達到2.263億人。最近五年,全國工會會員數平均每年淨增1500萬人以上,工會組建和發展會員工作創造了歷史最高水平。

  中國公民在互聯網上的言論自由受法律保護,可以通過各種形式在網上發表言論。互聯網得到廣泛普及和運用,已成為人們獲取各類信息和發表言論的重要途徑。截至2009年底,中國網民人數達到3.84億,互聯網普及率達到28.9%,超過世界平均水平。中國境內網站達323萬個。網站十分注重為網民提供發表言論的服務,約80%的網站提供電子公告服務。中國現有上百萬個論壇,2.2億個博客用戶。據抽樣統計,每天人們通過論壇、新聞評論、博客等渠道發表的言論達300多萬條,超過66%的中國網民經常在網上發表言論,就各種話題進行討論,充分表達思想觀點和利益訴求。通過互聯網了解民情、匯聚民智,成為中國政府執政為民、改進工作的新渠道。中國領導人經常上網了解公眾意願,有時直接在網上與網民交流,討論國家大事,回答網民的問題。各級政府出台重大政策前,通過互聯網徵求意見已成為普遍做法。近三年來,每年通過互聯網徵求到的建議多達幾百萬條,為完善政府工作提供了有益參考。

  中國政府十分重視互聯網的監督作用,對人們通過互聯網反映的問題,要求各級政府及時調查解決,並向公眾反饋處理結果。絕大多數政府網站都公布了電子郵箱、電話號碼,以便於公眾反映政府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一大批通過互聯網反映出來的問題得到了解決。為便於公眾舉報貪污腐敗等問題,中央紀檢監察機構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等開設了舉報網站。

  公民依法享有批評、建議、申訴、檢舉和控告的權利。中國政府通過開展綠色郵政、專線電話、網上信訪、信訪代理等多種渠道,為人民群眾反映問題、表達訴求、提出意見建議提供便利。堅持實行黨政領導幹部閱批群眾來信、定期接待群眾來訪、領導包案和責任追究等制度,切實維護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2009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轉發《關於領導幹部定期接待群眾來訪的意見》、《關於中央和國家機關定期組織幹部下訪的意見》和《關於把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制度化的意見》三個文件,將定期接待群眾來訪的主體從縣委書記層拓寬到各級各部門領導幹部,將組織中央和國家機關幹部下訪規範化,把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制度化,進一步完善信訪工作法規制度體系。2009年,全國信訪總量同比下降2.7%,連續5年保持了下降的態勢。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