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周邊安全形勢四大變化與中國對策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1-16 00:50:02  


 
  巴基斯坦洪災後,國際社會給予了巴很大的援助,這對緩解巴基斯坦自然災害、進行人道主義救助、維持地區和平與穩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在國際合作的背後,傳統的地緣戰略競爭並未消失。除了“聲望”等軟性因素,美國積極參與救災背後還有很濃的“阿富汗”色彩,美國很可能以救災來換取巴基斯坦政府對打擊阿富汗境內極端勢力的支持。另外,美國還將巴基斯坦洪災與氣候問題聯繫起來,再次證明了美國作為全球性大國設立議事日程的能力。

  作為歷史上與巴基斯坦有過不友好經歷的國家,巴基斯坦部分民眾對政府接受印度捐款發出了不同聲音。巴基斯坦部分媒體認為,“接受印度這樣一個歷史上曾是巴敵人國家的捐贈,正好從另一個方面說明了巴基斯坦政府在救災上表現不力”。更重要的還不是巴基斯坦國內民眾對接受印度捐款的態度和認知問題,而是洪災可能帶來的巴基斯坦實力削弱、印巴力量對比不平衡加劇以及可能對整個南亞安全架構產生影響的問題。

  中國政府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為巴基斯坦災民安置和災後重建提供了支持和幫助。然而,外媒對中國的救災也有不少負面評價。這種評價一方面顯示出中國的公共外交仍有待加強,中國的國際形象和輿論影響力非常有限;另一方面,更反映了外媒借洪災造勢、擔憂中國在南亞的系列舉措(如中國對巴基斯坦的瓜達爾、斯里蘭卡的漢班托塔、孟加拉國的吉大港的港口援建)、給中國崛起設置障礙的意圖。

  對中國周邊安全形成挑戰的另一項非傳統安全是湄公河流域的水資源爭端。2010年初,湄公河下游四國泰國、老撾、柬埔寨和越南發生了嚴重旱情,導致湄公河水位下降到近20年來的最低水平,部分地區的水位僅33厘米。受乾旱影響,泰國等國的大米產量受到嚴重衝擊,而且湄公河的低水位嚴重影響了湄公河沿岸國的旅遊、航運和漁業的發展。同樣遭遇旱災的還有中國的西南地區,其河流水位也降到50年來的最低水平,人民生活也因此受到影響。瀾滄江—湄公河流域遭遇旱災之苦在歷史上不算少見,但2010年的旱災卻引發了一場關於湄公河水量下降和旱情原因的爭論,而這場爭論造成的後續效應會對中國的周邊安全環境產生重要影響。

  湄公河乾旱所導致的周邊國家和域外國家的媒體和非政府組織對中國“大壩威脅論”和中國“乾旱責任論”的渲染和攻擊,不僅嚴重誤導了中國周邊國家民眾對中國的認識與態度,繼而影響到其政府對中國的行為判斷,破壞了良性發展的周邊關係。而且這些對“中國威脅論”的推陳出新會嚴重地破壞中國的國際形象與和平發展所需要的國際輿論環境,給中國帶來更多國際社會的壓力。另外,美日等國也乘勢介入中國周邊事務的處理,擴大自身在亞太地區的影響力,牽制中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