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從“胡奧會”看中美關係32年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1-25 00:19:30  


 
  “久已關閉的窗戶重新打開的時刻”

  1979年1月中旬,在鄧小平正式訪美的一周前,白宮組建了一個特別工作組,每日碰頭,仔細研究最後的細節。政府官員向數百名美國農民、商人和勞工領袖介紹了中美關係的細枝末節。白宮簡報中那些熟悉的中國領導人的名字全部換成了更中式化的翻譯:如Teng Hsiao-ping換成了Deng Xiaoping。這樣的謹慎毫不為過,因為這是自1949年以來中國高級領導人的首次正式訪美。五年前,鄧小平曾飛到紐約出席聯合國大會,但那時,他並非一個正式的訪問者,中美兩國之間還沒有正式的外交關係。在過去七年,中國以極大的熱情接待了來自美國的訪客(如前總統尼克松,前國務卿基辛格、萬斯)。美國政府顯然已經下定決心,要以同樣的熱情來迎接鄧小平的訪美。

  在歡迎儀式上,鄧小平享受著政府首腦的待遇。當時,他的職務是國務院副總理,因而一些美國記者大發感慨:一個國家的總統舉行正式儀式,隆重歡迎另一個國家的副總理,並陪同其檢閱三軍儀仗隊,這在世界外交史上是極其罕見的。在中美正式建交後不久,美國前國務卿萬斯宣布:“一個新時代來臨了。”儘管有著鋪天蓋地的新聞報道、電影片斷和評論,但究竟何為“新時代”?這是一種很難把握的概念。當身材矮小的鄧小平從華盛頓附近一座機場的白色波音707上緩緩走下來時,人們才對這一概念有了切實的體會。

  1979年1月29日,中國農歷大年初二,這一天,在美國總統吉米.卡特看來,是中國人“向慈善的神靈打開所有門窗,忘記家庭爭吵的時刻,是團聚與和解的時刻。”事實上,這一天也是“中美兩國團聚並開始新歷程的時刻,是久已關閉的窗戶重新打開的時刻。”當卡特總統在白宮外的廣場,用這樣富有比喻意味的語言,向三十年來首位訪問美國的中國領導人——鄧小平表示敬意的時候,世人明白,中美關係的新時代已經到來。37天前結束的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向世界宣告,中國即將實行改革開放;28天前,中華人民共和國與美利堅合眾國建立大使級外交關係。聯想到這些事實,敏感的政治家大多已經意識到,中國與美國的這次擁抱將深刻地影響它們各自乃至整個世界的未來;而在時任中國國務院副總理的鄧小平心裡,為了中國剛剛起步的改革開放,這種深刻的影響,甚至是必需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