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從“胡奧會”看中美關係32年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1-25 00:19:30  


 
  “規劃了一個中長期的重新定位”

  在經歷了2009年的高開高走和2010年的急轉直下等幾番波折之後,中美關係正處於一個歷史的分岔口和關鍵節點。2011年1月18日-21日,胡錦濤主席的訪美之行,更是具有不同尋常的意味,給中美關係規劃了一個中長期的重新定位,真正彰顯了中美兩個國家的全球視野和全球責任感。

  在中美關係承上啟下、繼往開來這一大時空背景下,此次訪問首先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另外,中美目前有很多戰略分歧,一些矛盾、摩擦需要雙方去務實地面對和解決,需要增信釋疑。作為兩個真正意義上具有全球角色的國家,一個超級大國和一個已經崛起的有全球意義的大國,在不同的社會制度、意識形態和文化之下的相處之道,用胡錦濤主席的話來說就是相向而行,不是對撞,不是衝突。

  過去的一年可能是中美關係出現問題最多的一年,這些問題不解決,對今後若干年中美和整個世界的發展的影響將不可想象。首先,32年前,鄧小平第一次正式訪美時,中國剛從內亂中脫身,經濟幾乎崩潰,在國際舞台影響極小,而美國當時是可以在全世界各個角落“耀武揚威”的超級大國。今天的中國是一個已經崛起的國家,而美國則因反恐戰爭和忽視綜合國力的發展而相對衰退。雙邊關係因為國力平衡的失調而變得更加難以駕馭,兩國首腦的會晤因此特別重要。其次,32年前,中國最緊要的任務是把經濟搞上去,讓人民有飯吃。今天,中國的首要任務是經濟發展轉型,面臨的困難遠遠超過當年的改革開放,沒有美國和西方世界的配合,這樣的轉型也許會造成國內動蕩。最後,美國和中國,還包括韓國、日本和我國台灣地區在今後兩年都將面臨最高領導人的換屆,在換屆之前把中美關係的發展拉回正軌極為重要。

  同時,中美兩國關係的順利發展目前面臨一股暗流,它們不僅來勢凶猛,而且迎合兩國國內矛盾的不斷加劇和日益微妙的國際政治博弈。這一暗流便是“中國威脅論”,它的始作俑者是新保守主義者和部分自由主義學者、退役和在職的軍方和情報部門人士、國防工業的代言人和面臨暫時經濟困難的普通百姓。他們不斷鼓吹“中國崛起”、“美國衰退”,高呼所謂列寧主義的“北京共識”正在取代以自由民主和市場經濟作為發動機的“華盛頓共識”,危言聳聽地警告“崛起”的中國與“衰敗”的美國必將重演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崛起的德國和衰敗的英國的衝突,雙方必有一戰。意在把民主黨趕進政治荒原的共和黨人趁機興風作浪,指責以奧巴馬為首的民主黨人對中國政府卑躬屈膝,是可忍孰不可忍,因此必須大幅度調整對華政策,迫使北京改弦更張,重振美國雄風。 

  當今世界的主流共識是中美關係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雙邊關係,它事關兩國人民的安康和幸福,也事關全世界的繁榮和穩定。然而,中美因為歷史、文化和制度的不同,不可能在所有的事情上都能達成共識,因國家利益和安全發生分歧甚至衝突的可能不是沒有。更為重要的是,因為意識形態的趨向和既得利益的得失,中美兩國都有試圖破壞和顛覆這一關係的人和集團。它們也不會輕易鳴鼓收兵,更不會繳械投降,而國內政治的需要和國際關係的多變常常使得它們得以興風作浪。

  在這種複雜和困難的情況下,中美兩國現任領導人必須像老一代領導人一樣,以無畏的勇氣和超人的遠見,當機立斷,為中美關係的長治久安奠定新的框架和基礎。如當年為中美建交立下汗馬功勞的布熱津斯基最近著文所指出的,中美需要第四份“公報”,“這一公報不僅可以保證中美這兩個有著截然不同的歷史、身份和文化的國家可以公正地對待對方,也可以使得兩國在國際舞台上扮演歷史性的重要角色。”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