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9年12月1日,奧巴馬下令對阿富汗增兵約3萬人。
|
中評社北京5月20日電/三聯生活周刊專文指出,在伊拉克戰場上,美國總共耗費軍費7630億美元,超過朝鮮戰爭、越南戰爭的費用。但巨大的投入并沒有縮短美軍與拉登的距離。伊拉克戰爭後,全球反美情緒高漲,恐怖分子趁機大肆招兵買馬。表面看,美國的情報界便陷入了漫長的冬季,幾乎兩年時間,對拉登的追捕陷入停頓,美國沒有抓住一個有價值的恐怖分子頭目。
2007年夏天,在一次巴基斯坦的民意調查顯示,46%的人支持拉登,38%的人支持穆沙拉夫,只有9%的人支持布什。66%的人認為美國與伊斯蘭世界處於敵對狀態,只有19%的人對美國有好感。在2005年,美國以5000萬美元支援克什米爾地震災區後,對美國有好感的穆斯林比例上升了46%。可以肯定的是,倫敦、卡拉奇、利雅得、喀布爾以及紐約的年輕穆斯林們,正在面臨激烈的思想鬥爭。
本.拉登是沙特國教伊斯蘭瓦哈比派的信徒,15名劫機者與他有同樣的信仰,屬於同一個派別。美國媒體將罪責歸咎於宗教的狂熱與唆使,認為伊斯蘭教瓦哈比派是培育過激行為、不寬容并容易產生暴力的溫床。“9.11”事件後,美國政府認為,要想徹底消滅恐怖主義,必須民主改造中東,縮小存在於阿拉伯國家的“自由差距”,於是美國影響力的滲透,在中東地區全面傳播。
2003年11月,布什在華盛頓參加國家民主基金會20周年大會,首次提出“自由的進取戰略”概念,他著重提到中東實現民主的重要性。隨後幾個月大中東計劃逐漸浮出水面。美國外交官不停穿梭於阿拉伯國家與美國的盟國之間。在經過一輪討價還價後,布什在2004年的八國首腦會議上正式推出大中東計劃,并改名為“大中東和北非夥伴關係計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