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美國新媒體政治攻勢下中國的應對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5-26 00:27:25  


美國是一個注重媒介外交的國家。目前把新媒介作為實現國家利益的一種特殊工具的思路已日漸清晰,其傳播手法也更具隱蔽性。
  中評社北京5月26日電/人民網刊載作者孟威的文章指出,2011年2月16日,美國政府部門傳出消息,從10月1日起,美國之音將會全面停止中文廣播。包括停播現有的中文短波、中波以及衛星電視廣播,全面取消粵語廣播。此舉意味著美國政府超過半個世紀的對華廣播政治宣傳時代即將結束。消息傳出,議論紛紛。有中國人樂觀地認為這是美國對日益強大的中國所採取的無奈之策,顯示了美國政治傳播的削弱。但事實並非如此簡單。綜合分析,此消息背後潛藏著更深刻的數字時代背景和政治原因。

  美國之音是美國政府對外宣傳的一個標誌性產品。它開播於1942年,組建方為美國國防部的戰時宣傳組,專職負責對交戰國的宣傳和輿論攻心。二戰後,美國之音更成為政府對不同意識形態國家主要政治宣傳機構。並在前蘇聯、東歐及前南斯拉夫解體和政權更替中代言美國政府,發揮了巨大的政治宣傳作用,成為顛覆他國政體的重要輿論工具。

  然而,這樣一個曾為美國政府立下汗馬功勞的廣播媒介,隨著互聯網、手機等新媒體的快速興起,卻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生存困境。近年來,其對外廣播聽眾急劇下滑。有調查表明, 2010年中國網民數量達4.2億,而美國之音普通話廣播在中國的收聽率不足千分之一,受眾僅有20萬,眾多年輕網民甚至不知美國之音為何物。處於這種新媒體領跑的媒介環境,深諳媒體與政治傳播互動之道的美國政府已感到美國之音廣播的競爭力和影響力日薄西山,“輝煌”難再,因此,揮淚斷劍便成為必然之舉。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