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中國500年南海保衛史(之一)
http://www.CRNTT.com   2011-06-24 00:57:29


 
  為了鼓勵海外各國多來朝貢,明朝政府對這些所謂的“附進物”全部免征關稅,“附進物”的貿易價格也不由市場需求決定。在日本,一把刀僅值 800 到 1000 文,政府卻給價 5000 文。獲得厚利的日本貢使便以朝貢為名大量輸入刀劍,數量年年增加,總額不下

  20 萬把, 統一由明朝國庫開支收購,卻又不能賣出,只能擱在禮部倉庫里。

  1433年12月,天方國使者乘船前來朝貢。一個有意思的細節是,天方國使者,向朱瞻基進獻了長頸鹿。未見過長頸鹿的國人,誤認為這就是神話傳說中的寓意福瑞之氣的麒麟,因此,禮部尚書特率滿朝文武稱賀。事實上,在朝貢貿易體系中,與海外各國獲得的豐厚實利相比,中國更在乎的是滿足象徵性的宗主權所帶來的政治虛榮。

  問題在於,朝貢貿易缺乏內在的經濟動力,鄭和下西洋“所取無名寶物不可勝計,而中國耗廢亦不資”。一方面,非均衡貿易換來的寶物不能轉化為實實在在的國庫收入,另一方面,支撐朝貢貿易體系的下西洋活動消耗巨大。這就為無視海洋的官僚們找到了借口。

  伴隨著鄭和幾次下西洋活動,反對之聲持續不絕。1424年,朱棣去世。朝廷中反對派占了上風,於是,明仁宗下詔“下西洋諸番國寶船,悉皆停止”。鄭和船隊被封,全體官兵被調往南京鎮守。直到 1430年,明宣宗朱瞻基為了扭轉“諸番國遠者猶未朝貢”的局面,決定再派鄭和下西洋,但這次遠航,是中國控制南海輝煌的頂峰,也是退縮乃至沒落的開始。

  在20世紀的一位思想家梁啟超看來,“鄭和下西洋”,“其希望之性質安在,則雄主之野心,欲博懷柔遠人、萬國來同等虛譽,聊以自娛耳。”

  鄭和去世之後,這種“自娛”活動便結束了。放在更長的時空背景看,1431 年至 1433 年,鄭和船隊的最後一次遠航無比寂寥,“孤帆遠影”確是恰當的注腳。

  拐點

  1433年,僻處歐洲西南一隅的小國葡萄牙的國王若昂一世也去世了。不過,他的兒子亨利王子繼承了他的海上擴張政策。

  “商稅者,國家以抑逐末之民,豈以為利?今夷人慕義遠來,乃欲浸其利,所得幾何?而虧辱大體萬萬矣!” 這是地方有司奏請徵稅,朱棣在駁回文書中的批示。因此,朱棣在派遣數萬海軍,航行於太平洋和印度洋十數年之後,仍然厲行禁止民間海商“片板不許下海”。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