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京報:美國能還每個中國人的5700元嗎?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9-18 00:04:07  


 
  壁壘重重,不買美債買什麼?

  對“分掉”外匯儲備的說法,反對意見其實很多。中投集團總經理高西慶當初就認為張維迎的提法不妥。他的理由是,外匯儲備在管理和使用上,分散不如集中好,因為中國在國際金融市場中力量仍然很弱,“只要力量稍一分散,就立即會變成人家的魚肉,任人宰割”。這就像股市上“散戶”容易被機構收拾一樣。

  高西慶掌舵的中投公司,在海外被稱為中國主權基金,資本金就是從外匯儲備中劃來的。他認為,在國際金融市場上中國持有巨額美國債券,如同“原子彈”,在國與國的經濟競爭中是一種必不可少的威懾力量。顯然,這種“戰略武器”是不能夠“化整為零”來使用的。

  後來的事實證明,金融危機後美元指數大幅反彈走高,相對來說,日元、歐元區經濟波動劇烈,從短期看,美元資產反而成為動蕩的世界金融市場中相對安全的避風港。由此看來,至少過去三年,中國外匯儲備投資中把美元債券當作最重要的投資選擇之一並沒有錯。

  只是每當美國金融市場動蕩,中國這個“最大的債主”就變得緊張起來。人們的疑慮仍然無法消除。既然外匯投資要用於國外,為什麼不買石油等戰略資源,買中國急需的高科技產品,非要買美國債券?

  經濟學家李才元對中國企業的海外戰略做過實地調研。他分析,事實上石油等資源,中國一直在買,每年中國超萬億的進口額中,有很大一筆錢,主要就是用於購買海外資源。比如石油,去年中國消耗了4.3億噸油,進口2.4億噸,對外依存度是56%,“我們開車去加油,油從哪裡來?都是中國企業用外匯買來的。”而對高科技產品和技術型企業的股權,中國企業同樣有很強的“購買欲”,可是美歐等發達國家市場設置了各種貿易壁壘和併購限制,“中國想買,可買不來啊。”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