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京報:美國能還每個中國人的5700元嗎?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9-18 00:04:07  


 
  2010年中國進出口總額將近3萬億美元,其中出口約1.6萬億,進口約1.4萬億。李才元做了一個比喻,每個家庭除了日常花銷,總要留點存款,那麼外匯儲備就相當於一個國家在國際經濟往來中,收支相抵之後留存的“家底兒”。

  “我們出的多,進的少,該買的買不了那麼多,好多想買的又買不到,錢花不完,因此節餘越來越多”,他說:“事實上,買美債已經是排在第三位的次次優選擇了。”

  中國改革研究基金會國民經濟研究所所長樊綱持有相似看法。他表示,要體諒那些外匯儲備的操盤手們,因為在今天的國際金融市場“想不買美元國債,很難!”

  鑒於外匯儲備投資要遵循安全性、流動性和盈利性“三原則”,相對而言最好的投資品種就是政府債券。樊綱分析,在當今世界金融市場上,歐洲的儲蓄率約10%~20%,歐洲國家發一點國債,基本上都被歐洲人自己買光了。日本儲蓄率更高,國債拿到國際市場的也不多。只有美國居民沒有儲蓄的習慣,儲蓄率剛從過去負的2%上升到現在正的6%,美國可以向金融市場提供大量債券,有足夠大的容量。

  “大象掉進澡盆里”

  中國外匯儲備“不得不”投資美國債券的困境,揭示了當下國際經濟循環不平衡的矛盾——美國借錢消費,中國攢錢儲蓄,中國人儲蓄的錢,恰恰就是美國人借貸的錢。

  這就如同知名市場分析人士謝國忠在2008年對當時金融危機的一個比喻——世界經濟就像一輛冒了煙兒的兩輪摩托車,前輪是美國的需求,後輪是中國的供給,只是誰也沒想到華爾街這個駕駛員,竟然能把車開到溝里去了。

  經濟學家李才元提醒人們注意,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大力發展出口,主要是以“創匯”為目的,這個“創匯”主要就是掙取美元。因為中國參與的世界經濟循環中,美元是最重要的流通和儲備貨幣。中國擴大生產努力“創匯”,與美國經濟的“產業空心化”和大踏步進入寅吃卯糧的“消費時代”,其實是一個“同步過程”。

  從這個意義上說,今天外匯儲備對美國債券的依賴,本質上是這麼多年中美貿易和經濟關係發展長期積累的結果,而不是其原因。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