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4月11日電/國務院扶貧辦11年來首次調整國家級貧困縣名單,有的入圍,有的出局,大部分仍在榜上。對此次調整,有出局者不甘心,也有上榜者不高興,種種複雜心態皆因貧困縣政策帶來的或正面或負面的影響。記者前往河北省幾個貧困縣,試圖還原貧困縣爭奪戰的真實社會圖景,並釐清中國扶貧政策的脈絡
法治周末報道,3月19日,國務院扶貧辦公布最新一輪調整後的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即“國家級貧困縣”)名單,在調出38個縣的同時新調入相應數量的縣,總數仍為592個。
在本次新調入的38個縣中,河北省威縣榜上有名。
“威縣能夠列入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完全是根據國家規定的經濟指標排名排來的,這也是威縣的實際情況。”面對“戴帽”美夢成真,威縣官方很“淡定”,一些當地人甚至不知情。
在河北省邢台市,與威縣同登國家級“貧困榜”的還有平鄉縣和新河縣,這3個縣在上一輪10年扶貧工作中,被列為河北省級貧困縣,它們成功“晉級”後,邢台市的國家級貧困縣升至6個,成為河北省繼張家口之後、國家級貧困縣數量最多的地級市。
本輪扶貧工作重點縣調整中,邢台還有內丘、任縣、南和與臨西4縣被列入省級貧困縣,至此,邢台市所轄的15個縣中,有10個縣戴上了“貧困帽”。
“貧困縣越扶越多,10年不能使一個縣脫貧。”有人提出批評,認為這是扶貧工作的敗筆,而多數人則對入圍貧困縣的領導嘖嘖稱讚:“他們真有能耐,入圍國家級貧困縣,就意味著爭取到大批的扶貧資金和優惠政策,不但縣裡日子會好過,老百姓也能從中得到實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