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13日,第五次中日韓領導人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始舉行。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主持會議,韓國總統李明博、日本首相野田佳彥與會。 |
中評社香港5月16日電/美國《僑報》5月15日載文《中日韓自貿區啟迪美中》,摘要如下:
5月13日,北京,在第五次中日韓領導人會議上,三國領導人溫家寶、野田佳彥、李明博的手緊緊握在一起。這樣的情景司空見慣,但這一次意義有所不同——根據會談結果,三國一致同意年內正式啟動中日韓自貿區談判,意味著這一醞釀了近十年的自貿區終於進入實質性建設期,東北亞經濟一體化進程開始加速。
當今世界經濟有兩大顯著特點: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區域經濟一體化對區域外的成員有一定排斥性,表面上看與經濟全球化這一大趨勢背道而馳,事實上卻是實現後者的必經階段,因為只有當各區域間的發展水平相對均勻,經濟全球化才能算實現。
目前全世界大大小小的一體化組織有很多,居於主導地位的,不外乎歐盟和以美國為首的北美自貿區。被視作世界經濟增長新動力的亞洲尤其是東亞地區,卻沒有一個強有力的區域經濟一體化組織,僅在東盟自貿區的基礎上,由中日韓分別與其建立合作模式,但經濟總量占全球1/5的這三國之間卻沒有任何雙邊或多邊自貿協定,三國間的互相投資也僅占三國對外投資總量的6%,與其在全球經濟中的地位不相稱,也折射東北亞區域經濟一體化嚴重滯後。
此次三國同意啟動自貿區談判,並不意味著自貿區會一步到位建好,諸多因素交織影響談判進程。首先是經濟發展程度不同,中國是發展中國家,日本是發達國家,韓國是新興工業國,三國產業發展階段不同,圍繞哪些領域需要納入談判、各領域的自由化程度如何,三國之間會有一番激烈的博弈。
其次是政治因素。經濟發展要有良好的政治環境作保障,國家間的經濟交往更需要政治互信。現實是,中日、中韓、日韓之間都因為歷史、領土等方面的芥蒂而存在互不信任,“新仇舊恨”往往交織發作。就在三國領導人會議召開時,“疆獨”組織“世維會”也正在東京舉行會議,日方的縱容行為令中方如鯁在喉。因為政治互信脆弱,經常引起經貿關係的波動,這是建立中日韓自貿區的一大障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