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 
中評論壇:香港中產階級困境與出路
http://www.CRNTT.com   2012-07-17 00:31:31


新青年論壇召集人鄧咏駿指中產階級現處於郁悶的狀態,求變心切。
 
  龐愛蘭:我想補充阿駿一個重點。我有一個朋友是理大教授,他覺得在他的職位上,他很難發聲,而且也不方便發聲,他有很大怨氣,所以他會捐錢給長毛(梁國雄),他覺得他自己不能罵的事情就交給長毛替他罵。中產階級真的沒辦法說出自己的心聲。我也想回應馬先生剛才的問題,到底內地是否一個新的發展空間呢?我有一個藥劑師朋友,她十幾年前是衛氏藥廠的董事總經理,公司派了她去開拓內地市場,做了5年的中國總裁,但5年之後卻被人踢出局,因為已經有人的網絡比她好,薪金比她便宜,所以她就被人踢回香港,她回來只是在一家本地藥廠工作。

  我告訴你,這是很差的經驗,一旦內地已經有能力接手,其實可以留給香港人的發展空間非常小。例如我家在寳安縣開藥廠的,但我們的空間越來越小,要求又多,其實生存空間越來越少。對我們來說,內地到底是否一個需要發展的市場呢?我覺得答案是“可以是,可以不是”,但是前程不一定美好,這很視乎你是什麼行業,例如你是律師,某些行業的情況可能比較好,但是不是每個行業都可以。

  曾勵強:我想說說我們第一節說的問題。中產下游化有兩個原因,一個是外部原因,一個是內部原因。外部的原因是世界經濟一體化,我們不是在自己鬥自己,而是和全世界的產業精英鬥。當然,外部的原因很大部分是由於中國城市的崛起,更不要說新加坡、韓國的崛起,那這是外部環境的變化。內部的原因是過往我們香港沒有長遠的政策,剛才說的所謂到國內發展死定,我立即看到一個問題,你怎麼發展呢?我們從做生意的角度,由B to C,G to B,你自己個人customize去內地,不死才怪。不過,梁振英一直強調政府對政府的做法。所以,我們要區分這問題,而不是說回內地沒有發展機會。而且剛剛相反,回國內正正是機會。其實廣東省、珠江三角洲辦的正正是小工業、交通工業,但其實廣東省都要向上爬升。

  另外,我還要說的是,中產階級的心理上的問題,在經濟上,勞工階層是“食力者”,中產階級是“食腦者”,其實根本都不是很“食腦”的,正如剛才說,中產階級的工作全部都是重複性的,那你值多少薪金?連管理員都不如。我有一個美國名校畢業的侄兒在四大會計師樓工作,每月只有12000多元。那麼,中產專業人士的痛苦在於,他有很多知識文化,又想享受,但是卻沒有時間。中產階級、知識分子其實在心靈上有一個自我,你不可以當他們是勞工、機器,但這個所謂的下游化,基本上是把中產階級當成機器。這個是很大痛苦,如果他什麼都不知道,沒有文化當然無所謂,反正也是做,這個是中產的痛苦。

  馬國逢:剛才LK(曾勵強)說的不僅僅是經濟上的問題,而且是心靈上的問題。

  佘繼泉:我對中產階級的定義是,中產就是中小企業的老闆,好友是服務這些中小老闆的專業人士,他們在大地產集團的下面,但是比打工仔好。首先回應我們回國內發展的空間問題,我覺得是“死路一條”,是沒有空間。為什麼呢?只得兩個結果,一個是成功,另一個是不成功。成功的話,你香港本地哪裡還有雇員?哪裡還有其他下游的行業?這些都不會在本地出現,因為如果成功的話,通通都以國內作為基地。但是如果失敗呢,回到香港只是一個負擔。所以,唯一的出路是讓我們本地的中小企業茂盛發展起來,內地做基礎,本地做發展中心,如果我們中小企業能像回歸以前自由,其實說回歸有很多自由,為香港帶來很多優勢,這個我不盡認同,如果我們有留意,回歸以後24小時通關,自由行帶來的不單單是消費的群眾,帶來的也是過來做生意的人,他們拿一個皮包就可以來跟香港競爭。以前回歸前,我們拿香港身份證自由通關,到國內做生意有優勢,可是回歸之後,這個優勢沒有了。還有就是自由行大量進入香港,他們拿一個皮包就可以做生意,相對地我們香港比較吃虧。24小時通關帶來了我們一個相像不到的後果,就是大量的人從這裡回到國內居住投資,把消費帶到國內去。

  另外,回應一下Scarlett(龐愛蘭),我的朋友現在對人民力量、社民連改觀,都很認證的慫恿我去加入他們。他們說,想要香港改變,肯定要有一些夠膽發言的人。現在選舉已經變成一個機械的零件,你根本沒有機會投進政治裡面的一份子去發言,因為香港的政治發展已經變成一部機器,你怎能跟民建聯鬥呢?你不做它一個部件,你根本連發聲的機會都沒有。我創立了一個中小企協會,口號是:讓我們中小企業繁榮的在香港生長,才能減低貧富懸殊。如果沒有從本地角度考慮,一律從宏觀的中國來思考的話,香港一個小城市,連深圳今年的GDP也超過香港,所以我自己心裡都感到非常憤怒。

  今天新聞報道說梁振英僭建,如果連他的誠信也受到挑戰,香港下一屆的行政措施都給香港人一個不好的開始,將來所面對的反對聲音就不只是來自泛民,連建制派也會出現反對聲音,到時候香港不亂才怪。我們很有熱誠去做一些東西,但是完全沒有機會。

  馬國逢:你的觀點是否想說明一個問題,就是說從政治上是否越來越兩極化,中間沒有迴旋的空間?中產一直認為自己的聲音是社會良心,但現在都不行了,你不配合民建聯,基本上都沒有機會參選。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