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 
中評論壇:香港中產階級困境與出路
http://www.CRNTT.com   2012-07-17 00:31:31


新世紀論壇成員連同學者出席《香港中產階級的困境與出路》思想者論壇,剖析香港中產階級面對的問題及提出解決方法。
 
  新論壇去過內地考察,去過北京798,政府把他們放在一起,大家有推動、推廣,內地藝術家一幅畫很值錢,香港藝術家卻不能糊口。政府應在不同政策上與生活範疇上,可有些作為,但要用心去聆聽、感受,在長遠政策上配合。

  佘繼泉:梁先生上台之後,應以兩個層次管理香港。要考慮生活上,像Scarlett剛才講的,都應該做,但中產更重視政治上的理解。我們有兩個主要矛盾,一是中港矛盾,另外一個是中產與大財團,源於財富分配不平均的不合理。

  如果有政策指定,有些事情大集團、大財團不能做,讓市民知道政府針對性制定一些措施,那麼怨氣便沒有這麼大。還有那個中港矛盾,我們看見中港矛盾,為何政府沒有措施減少中港矛盾呢?這個是很重要的一個事情。我們中產現在不擔心生活的問題,教育、交通、醫療,我們相信這一代有能力應付我們自身的生活,但是下一代生活呢?我們擔心的是他們。

  至於中港矛盾,有很多人煽動、製造分裂,但我感覺梁振英上場後,他自主作決定的空間較前任特首更小,這個擔心是有理據的,會更悲觀。如果能讓梁振英有更大的自由度,中港矛盾有更明顯的措施面對;大財團和中小企之間,若有更明顯的措施向中小企傾斜,禁止大財團來投標等措施。

  馬逢國:我想你重申一個觀點,你說感覺梁振英得到的自主空間比前兩任更小,你能不能解釋基於甚麼原因?是基於整個政治氣候不好,還是甚麼意思?

  佘繼泉:中央控制香港的力度愈見愈大,中央參與香港事務愈來愈大。

  吳有家:我嘗試分享一下,解決方法不是三言兩語可說完。首先,我個人為人生已訂下一個5年計劃,5年若果香港搞不起來,我就離開。1984年我與大學同學8個人,在灣仔喜萬年酒樓飲完茶,上去當時的加拿大領事館,8個拿了表格,7個交了表,只有我1個沒有交,最後7個離開了,我留了下來。如果這5年形勢不對,我會走。未來5年我感到擔心,我與阿駿的看法一樣,我不敢肯定中央是否多了參與,即使是,都是逼出來的。

  這15年,特別是這7年,香港搞到如一鍋粥,中央不參與,可能更大件事。中央參與是否會令梁振英的決定空間減少,我不知道。不過,按現時形勢,他組班的時間,這個強差人意的組合,我是非常擔心。總之,這個班底未能說服我,作為一個中產,能解決到甚麼問題。

  至於梁振英的優勢,就是以前15年做得太差,要令中產人士回復信心,他只需解決一、兩件事,令人感到他真的辦到事,振奮到我們對香港的期望,這股力量就會出來。

  總括來說,香港有甚麼問題要解決呢,八個字,“醫食住行生老病死”,“醫”是醫生的“醫”,不是穿那些衣服的“衣”。現時香港這八個字,那一項不存在問題?食物,包括安全、價格,內地通脹;“生無安居之所,死無葬身之地”。若然他能解決其中一至兩項,他已經很了得,這是生活上,他喜歡先處理哪樣,不一定要先處理樓市、房價,由他們這個班子決定。

  政治上,中產要有更多參與政治的權利,至於透過甚麼制度,我不知道,可以是諮詢架構、能代表香港的政黨,或是由中產做官。不過,我體會到,現時中產想政府做的事,即使已發聲也是沒有用。政治上,中產應有更多參與,不可像以往般,敢怒不敢言,或廣東話一句說話“又痕又怕痛”。令社民連那些政黨,愈激進,投機空間愈大,所以有甚麼事中產要出來發聲,不用假手於人。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