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 
中評論壇:香港中產階級困境與出路
http://www.CRNTT.com   2012-07-17 00:31:31


新論壇副召集人曾勵強提到,梁振英的競選口號“穩中求進”或“求變”是對的,中產的訴求就是穩穩陣陣,看到前面的路,不要有太大震盪。
 
  佘繼泉:本來,以前簡單一點,就是一個錢的遊戲,你有錢就可以參選,現在就算有錢也不太容易參選。

  馬國逢:這是說政治上也感受到一些制約。

  佘繼泉:但是重點是這個中小企業,我首先肯定要總結,就是肯定要令中小企業興起。以前香港政府經常說的就是“積極不干預”,完全是經濟自由,可是現在“積極不干預”完全不行,因為我們根本沒有力量跟大財團、地產發展商有討價還價的能力。首先重點是,如果想我們香港中產有出路的話,我們肯定要令境內的中小企有發展空間。

  鄧咏駿:我補充一下。因為今天Scarlett跟佘繼泉說的這些問題,我也感受到。我身邊很多中產朋友,都像你說的朋友這樣,都說他們要找一個發聲音的人,就找長毛那幾個人,他說他不是認同長毛這些人的所作所為,但是只有他們敢擲香蕉。剛才我一開始就說過,香港的中產還有很多,還是香港社會非常大的一個組成部分,但是政治跟經濟的發展空間越來越少,當然像佘先生剛才說的一樣,中產本身也有一些性格弱點,“敢怒不敢言”,但是到了今天,我感覺到中產階級已經不能忍受,儘管他們不敢言,他們就找一些“打手”來做。大家都清楚,今天的中產在經濟上沒有發言權,你買東西,都是那兩家大超市;你買房子,又是那幾個發展商,無論你做什麼,你花的錢都花在他們身上。所以,現在香港社會的穩定基礎是非常脆弱。

  蘇俊文:我認為中產正在向下游和萎縮。和80年代的中產比較,你會看到,在5、60年代出生的人,他們在7、80年代剛剛完成學業出來工作,那時候的環境讓他們看到前景,就算他們當時收入不多,但是他們看到自己的增長。雖然當時的樓價也在升,但是他們會覺得他們的增長和樓价是在同步進行,所以他們會對自己的前景有信心。因為人們正看到戰後的香港殖民地,由一個轉口貿易港變成工業城市,再變成商業城市,再變成金融保險行業中心,一直不斷在發展。而在發展的時候,之前行業的人是感到其他行業的發展空間更加可觀而轉行,而不是說我在這個行業發展得不好而另找其他行業避難。可是現在的中產的流動性很低,不斷上升的樓價當然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可是中產除了抱怨樓價上升之外,另外是他們看不到自己的財力也同步上升。這樣,他們就覺得自己永遠都達不到那個階段,對前景沒有渴望。

  回顧回歸15年,特區政府根本沒有長遠政策,到底香港的未來要走什麼發展路線?尤其是在97至03年這段時期,經濟比較低迷時,政府引入自由行,只是像“頭痛醫頭”的政策,其實解決不到根本的問題。自由行的確是帶來消費,經濟數字可能增加了,但是其實自由行只是令內地某些人來香港買名牌手袋,炒賣豪宅,駕駛名貴汽車,問題是自由行所帶來的都只是振興了某些大財團,中產人士根本沒有受惠於自由行。相反,自由行卻間接令樓價上漲,令商鋪租金增加等等社會問題,中產人士除了買不到房子之外,他們還要交稅但並沒有享有基本生活需求。因此中產人士現在的怨氣會那麼大。
 
  對於基層來說,基層以前可能不是很有錢,現在也沒有錢,但是政府對基層的福利其實是比以前好,雖然還是有議員說不足夠,但整體上基層的福利確實是比以前好,所以基層的人不用擔心教育、住屋及年老時的醫療問題,但這些正正是中產人士擔心的問題。經濟增長了,但中產的收入仍是沒有增長,中產就會越來越擔心,擔心買不到樓,擔心子女的教育等問題,這些政府都沒有盡力幫助中產。除此之外,在這種情況下,中產還要交稅,他們就會質疑政府把他們交的稅用在哪方面。有時候在新聞也會看到,有時候過於泛福利主義,資源分配做得不好,某階層得到太多福利的時候,中產就會覺得自己的錢都白花,自己完全沒有受惠。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