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歐盟醞釀對華貿易制裁新手段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7-09 10:16:02  


  中評社香港7月9日電/除利用貿易手段對中國企業頻頻發難外,面對中國企業的主動上訴回應,一向以遵守“規則”著稱的歐盟卻玩起“拖延”戰術。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一表像背後,是歐盟正在醞釀對華貿易制裁新手段,矛頭直指中國國有企業。
 
  《經濟參考報》綜合報道,日前,湖北新冶鋼有限公司國貿公司總經理劉文學再次登上飛往歐盟總部布魯塞爾的飛機。除了和外方律師面對面溝通外,他希望爭取推動歐盟法院對新冶鋼訴歐委會一案能夠有所進展“這個案子從提交起訴到現在已經近三年了,近一年多來歐盟法院沒有任何進展,實在是太熬人了。雖然我們證據充分勝算很大,但歐盟法院卻在沒什麼理由的情況下,一而再再而三地拖延。”劉文學說。
 
  記者了解到,2009年12月,在沒有任何證據證明中國無縫鋼管產品出口對當地企業造成實質性損害的情況下,歐委會首次以“損害威脅”名義對中國無縫鋼管企業進行裁定,決定徵收為期5年的高額反傾銷稅。此舉被業內認為是歐盟貿易保護升級的標誌之一。
 
  在行政層面申訴無果的情況下,以新冶鋼為首的中國企業開始將歐委會訴至歐盟法院,要求修改錯誤判決。始料未及的是,等待審判的過程竟如此漫長。劉文學告訴記者,2010年12月,在四輪文字抗辯之後,歐盟法院就沉寂了,至今沒有任何進展。從今年年初開始,中國企業已經委託中方律師和外方律師三次發函詢問進展並敦促法院儘快審判,但至今沒有得到任何答覆。
 
  這樣的拖延,已經造成難以計數的行業損失。一位鋼廠負責人表示,受到高額稅率的影響,很多企業都已放棄歐洲市場,一些仍在出口歐洲的企業也基本處於虧損邊緣。行業利潤大幅下降,企業苦不堪言。
 
  新冶鋼僅僅是眾多遭受“不公平”待遇的中國企業的一個縮影。近年來,一方面中國出口企業頻頻遭遇國外貿易調查,另一方面企業主動應訴卻遭遇更多不確定的“阻礙”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