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第21頁 第22頁 第23頁 第24頁 第25頁 第26頁 第27頁 第28頁 第29頁 第30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評論壇:一中框架與兩岸政治關係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3-04-22 00:14:50


邵宗海
 
   邵宗海:對一中框架的理解

  我先把兩個說法collection、深入和縮小。如部分當時北京官方已有的看法,另外一部分我自己解讀,這樣來解讀比較能正確解釋出北京的看法。我覺得比較遺憾的是北京對這些問題,都沒有講得十分清楚。沒講清楚有個原因,學者的講話抓不到上面政策的底細,官方的講話絕對在一個安全的範圍之內,胡錦濤提出的觀點,連續三次談話,包括2005年的胡四點、2008年的胡六點、到十八大,大概都是講“沒有統一之前兩岸特殊的政治關係”。我也問過其他學者和官方,這一中框架的講法到底差別在哪裡。大致上,所答如建榮所講的,一定是比較寬鬆的。

  一中框架寬鬆,跟中國大陸認為一中原則,過去的原則已經講了20多年,台灣的接受程度不多。我聽過一位學者跟我講,框架這兩個字,是跟台灣學者這邊拿過來的。所以台灣應該對“框架”一語排斥不多。但都沒見諸於官方的說法。一直到去年七月我們去參加哈爾濱國共論壇,賈慶林提出“一個國家”,讓大陸和台灣學者都多一點思考,中國大陸過去所提的一個中國原則受到台灣肯定,乾脆轉到一個國家,包括一個中國框架的提出。一個中國框架的名詞,所講不超過兩年,而且是賈慶林先提的。一連串扮演到現在,這個搬出來,當然有它的道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第21頁 第22頁 第23頁 第24頁 第25頁 第26頁 第27頁 第28頁 第29頁 第30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