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2030年:中美如何相互適應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3-26 10:07:22  


 
  這樣,也造成美國在政治討論中,無法來把握整個世界的大勢,我稱之為“缺乏能力”的表現。其實,美國的衰弱不是簡單的哪個黨派的責任,真正原因是什麼呢?第一,從高盛的數據來看,是他們低估了中國為首的新興經濟體的發展勢頭。在2050年前景當中,印度是第三,巴西第四,還有墨西哥、俄羅斯、印尼等等,只有兩個歐洲經濟體勉強進入到前十位。儘管這樣的衰退未必絕對的,新興經濟體上升了,這是根本原因,是一個結構性趨勢。實際上,1970年代初,北美、歐洲,以及日本人口占到世界人口15%,它們的GDP占世界三分之二,但當時已有預測——將來會發生結構性調整,即人口占85%的發展中國家會倒過來,反占到三分之二。所以這個趨勢是人們很早就預見到的,這才是美國如今衰退的原因。第二,美國乃至西方的輿論,它們的意識形態總是慢一拍,比中國崛起這個現實慢一拍,因此西方輿論總是感到吃驚茫然。

  毫無疑問,我認為這樣看待中國的方式是錯誤的,不是簡單表達吃驚,而應把問題倒過來想,怎麼中國隔了這麼長時間,才又回到它曾經的輝煌地位。從數據來看,中國成為世界經濟第一經濟體並不讓人感覺吃驚,在以往150年中中國只是脫離了原來的常規,所以現在實際是一種對於原來脫軌的修正,它只是回到原來的常規狀態而已。

  當然西方人的思維可能和中國人思維不大一樣,中國人有很強的歷史感,經常從歷史角度看問題,歐洲還重視一點歷史,美國人對歷史真的不重視。

  錯誤的思維使得美國採取了重返亞太的政策、籌建TPP的舉措,但是,它沒有認識到中國和美國在這一地區的興衰是源於經濟而非軍事。

  所以,從不同角度看問題得出的結論不一樣。美國也許可以通過某些政治抉擇來稍微延緩一下中國為首的新興經濟體的崛起,但卻無法真正阻止。出於這樣的思維,美國極易判斷失誤,並導致一些錯誤的政策。看一下美國的重返亞太政策。這個世紀的第一個十年當中,亞洲和中國的經濟有了很大上升,美國同時在伊拉克、阿富汗以及其他中東地區受限。為了能夠避免它在亞洲地區的衰退,所以要重返亞洲。

  首先,它要在這個地區部署新的武器系統,強化安全地位,同時威懾中國軍事的崛起。

  其次,美國還要強化美日、美韓、美菲的同盟關係。但我可以說,這完全是基於中國在東亞崛起而導致的嚴重誤判。中國在亞洲地區的崛起,和軍事沒有直接關係,在很大程度是和它的經濟力上升有關,尤其和它與有關國家經濟關係的強化相關。從這張圖上看,中國幾乎都是亞洲這些國家最大的出口國漸漸替代了日本和美國位置了,但美國喜歡從軍事角度看待問題,而中國總是從經濟角度看問題。美國如想恢復它原來在亞洲的地位,必須要像以往那樣成為這個地區一個重要的經濟動力源,成為其他國家一個重要的市場,這才管用,而不是部署航空母艦。航空母艦反而分散了、稀釋了經濟力量。

  第三,美國主導了跨太平洋的夥伴關係(TPP)的籌建。1999年APEC會議時美國就有此意,從提出的規則上看出,美國有意把中國排除在外,但跨太平洋這樣的夥伴關係,如果不把這個地區最有活力的中國經濟囊括進去,效果會嚴重打折。

  我記得,有位泰國的領導人說:在中美之間選擇,我們最好選擇中國。因為中國是我們最大的貿易夥伴,這是實話。馬來西亞,還有其他國家都有這樣的想法。所以,美國重返亞洲會失敗的。因為美國沒有把握到中國崛起的根本原因,也沒有把握到美國衰落真正的原因,而兩國在亞洲地區一興一衰的原因,我認為關鍵就是經濟。

  這個例子,讓我們看到美國沒有充分看清整個世界潮流,所以它因此誤判局面,制定了錯誤的政策。

  美國會如何回應中國的強大呢?否認、遏制、適應三種選擇。遏制中國會害人害己,適應現實則可發揮自己的強項,彼此從中受益。

  在全球範圍內,美國該走什麼路,應該如何回應中國?我想,美國實際上面臨三種戰略選擇:第一不認賬,第二遏制孤立中國,第三接受、適應並接觸。

  第一是否認。其實就是美國目前的主要態度,它認為自己在世界上的優勢地位將會繼續,中國不會影響到美國。

  第二是遏制。以咄咄逼人之勢讓中國發展更加困難,甚至充滿問題,甚至防備中國的發展。但這樣的戰略推動起來將非常困難,因為現在已不是冷戰時期。當年蘇聯和它的盟友從來沒有參與到美國所設計的國際體系中去,所以你要孤立它們非常容易,當時劃線很容易,但現在很難,因為中國已經是國際體系的一部分,我想這就是鄧小平的戰略,中國和所有的世界貿易組織都有經濟關係,有的規模甚至比美國還大;西方金融危機後,中國幾乎是世界唯一亮點,為各國提供了增長的動力,所以如美國孤立中國,最後不僅影響了美國經濟的繁榮,也影響到其他國家的繁榮。

  這樣的冷戰思維必然導致美國還需要更多軍費。但中國實際上非常明智,鄧小平從1980年代開始就力主減少軍費,專心發展經濟,促進了中國的迅速發展。

  第三是接受、適應和接觸。從本質上而言,美國將接受中國的崛起。這是最好的上策——要承認,哪怕是勉強,也要承認這樣的事實,而且和中國進行接觸,把它看作世界上確實是最有活力的經濟體,從中尋求最好的合作。

  比如,不要在東亞地區強化美日、美韓、美菲軍事同盟,不要部署這樣的武器系統,這些國家畢竟是中國的鄰國;又比如,世界的金融體系,包括世界銀行和其他的一些組織應該加以很好的改革,布雷頓森林體系已經不適應當前的世界格局了;再比如,美國應認真和中國探討有關人民幣的問題,以及未來國際金融體系的問題。

  一位國王曾面對大海,想讓人看他可以影響大海的潮汐,最後他成了個落湯雞。和英國當年一樣要擺脫帝國心態並不容易,這需要智慧。

  這些事情發生的可能有多大呢?看一下歷史上英美的先例。二戰後,當時正處在上升的大國美國和一個在衰落的大國英國發生過很多嚴重的對抗,但英國後來還是勉強接受了自己落後於美國的事實,最後放棄了它曾經駕輕就熟的國際體系。為什麼英國人做到了這點?因為終究看到了美國的崛起和自己的衰落都是不可避免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