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2030年:中美如何相互適應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3-26 10:07:22  


 
  工業化強大了歐美,殖民主義結束造就了新興經濟體

  潘維:如果我們考慮一下相對的崛起,就是一些欠發達國家的相對崛起,以及西方發達國家的相對衰落,你認為是什麼原因導致歐美發達國家的衰落?

  馬丁.雅克:西方世界的衰落其實和它們本身並無太大關係,而是有的國家做得更好,它們就衰落了。1780年,英國剛開始啟動工業化。嚴格來說,那時,世界上國家人口和財富之間是基本對應的,農業勞動生產力都差不多,在機器發明之前,農業生產力都很低,所以一個國家有足夠的勞動力,在土地足夠的情況下更容易致富。

  是什麼改變了這樣的狀況呢?生產力被突然釋放出來的工業化。從西歐開始,擴散到整個歐洲和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等,唯一一個在19世紀走了工業化道路的非歐洲國家就是明治維新之後的日本。工業化使得這些歐洲國家,最多占到世界20%的人口,它們的財富也迅速地大幅增加。

  後來,殖民主義的結束讓中國和印度等新興經濟體得到了機會。在財富和人口之間如今又出現了一些新的調整,在工業化之後,財富和人口數量徹底脫鈎了,而現在又有關聯了。你可以看到這些新興國家人口更多,因為它們也掌握了工業化武器,它們的財富也跟上來了,人口和財富之間又有一點關係了。

  歐洲曾是領先主導,它們靠工業化強大,所以它們用船艦槍炮殖民了幾乎整個世界。在殖民化的過程當中,歐洲人控制了整個原材料的流向,因此他們獲得了足夠廉價的原材料。你有沒有發現如今正好顛倒了,現在原材料貴了,整個大宗商品價格拼命往上漲,這又改變了世界經濟的格局。

  (本文根據3月25日第61期文匯講堂現場演講速記整理而成 主講嘉賓:倫敦經濟學院LSE亞洲研究中心IDEAS的高級客座研究員馬丁.雅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