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2030年:中美如何相互適應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3-26 10:07:22  


 
  中國智慧因缺失話語權而被長期忽視

  同濟大學研究生:您提到中國文化的獨特性,這種獨特性會為全球的普遍價值提供新要素嗎?

  馬丁.雅克:人們常把普遍價值說成西方價值,為什麼西方有這樣的霸權?因為它有話語權。世界上有各種各樣的話語,其中最主要是西方主流的價值觀,西方人不僅不重視中國的價值觀,也不重視其他民族的。但是,每個文明都有其獨到深奧的智慧。在以往的150年中,有些文明的智慧被忽視了,比如中國智慧。所以,中國崛起的一部分就意味著將中國的智慧和文化貢獻給世界。

  到目前為止,西方世界還是沒有重視這一部分的智慧,不過,未來中國文化的分量應該放大,至少在整個世界文化的大花籃里占有更大的份額。這不是說中國排擠其他文化,而是大家合併成一個多元化的文化。這意味著中國將要承擔起巨大的責任,面臨巨大的挑戰。中國正在適應這一融入全球化的過程,這一體驗是相對陌生的。由於長期與世隔絕的狀態,中國對世界的經驗和知識還極為有限和狹隘,但全球化的環境要求中國具備世界胸懷。這便是中國人民面臨的巨大挑戰和沉重負擔,不僅考驗著領導層,也考驗著全體國民。

  “現代化”中沒有本地化將無法成功

  王義桅教授:能否換個視角,幾十年後的世界將怎樣看待中國現在的處境?“現代化”是西方的概念,中國正在發生複雜深刻的變化,未來是否能夠逃脫西方的視角?

  潘維:未來的世界將不分誰第一,誰第二,每個國家都是和整個世界相互融合的。

  馬丁.雅克:我不贊成這種看法。雖然我們正在進入全球文明,似乎所有的強權和政治利益都會消失,但我認為,在將來的全球文明中,不同形式的權力將依舊存在。當然,未來的全球文明指的是大家互相學習,互相影響,並非簡單的垂直關係,而是橫向的聯繫交流。

  “現代化”原是西方概念。人們認為整個近代以來的發展完全是以西方國家為主導,在此過程中,人們認為若不亦步亦趨地學習西方的工業化和資本主義體系,將必然出局。事實上,“現代化”如果沒有本地化過程,單純的西方化不會成功。中國的現代化有它的很多獨特性和當地特征,跟日本等國的現代化是不一樣的。中國的改變,具有強烈的中華色彩。

  文化自信離不開向世界優秀文化的學習

  上海師範大學研究生:我覺得中國人普遍缺乏文化自信,很多人對漢語沒有研究和深刻理解,這樣怎麼振興中國?

  潘維:一個民主社會的人應該有文化自信,但不能盲目自信,當全世界都在使用字母語言,你卻排斥英語,這就成了文化狹隘主義,文化自信需要有一種對全世界的理解。

  馬丁.雅克:我同意潘教授所說的。對於中國的挑戰是,在未來現代化過程當中,中國不僅要處理好內部問題,還要處理好和外部的關係。至於文化自信問題,很多年輕的中國人,如饑似渴地學習西方知識,這很好,這樣才能使中國的未來有更大的發展潛力和後勁。英國在18、19世紀也曾抱著謙恭心態學習世界,中國同樣需要這樣的素質。

  嘉賓對話 未來世界將終結霸權時代,出現多元化的世界文明

  潘維:我很同意雅克的幾個觀點。首先他批評美國為遏制中國而將戰略重心東移,我也這樣認為,這是美國十多年來對外政策上連續犯的錯誤。同時,我也很欣賞馬丁對中國制度文明的理解,他認為制度是我們復興的重要條件。其實,在這點上我們並不討論中國的制度文明是否優於西方的制度文明,我覺得應各自適應自己的社會實情。我相信,隨著中國物質文明的增長,我們對西方制度的仰視,以及西方人對我們制度文明的俯視,都會改成我們相互之間的平視。也就是我們相互尊重,相互學習。

  我認為,未來十年、二十年、或者三十年都不是一個“中國的”世紀,而是一個世界文明的世紀,世界將走向多極化,一個國際性文明將崛起,中國將融入世界文明,成為世界文明的一部分。所以霸權時代將終結,一個國家統治世界的時代不會再有了。在這個時代里,我認為中國是值得期待的。中國不是傳教的文明,中國是學習型的文明、是內向的文明,我想中國絕對沒有興趣統治世界,中國只期待別人平等待我。中國有一句古話叫做“華不治夷”,也就是說我沒有興趣治理別國,這是一個傳教文明國家很難理解的,而世界很多地方都受到了傳教文明影響。

  讓大家穿上同一個號碼的鞋子,中國並無這樣的想法

  馬丁.雅克:中國實際上將是一個完全不同於美國的強國。第一,從歷史上來看,中國從來沒有跳出過它自己的大陸,在海上也沒有進行實質性的殖民,事實上,在明代中國完全有能力殖民東南亞,但是它沒有這樣做,為什麼?因為中國人對於他們自己的身份非常清楚,中央王國,然後是天命,他們沒有真正用來統治世界的世界觀,中國所做的都是把他們的實力留存國內,這是和西方很大的區別,西方人總是熱心於布道,想讓大家穿上同一個號碼的鞋子,但中國並沒有這樣的想法。

  第二,與治理中國有關。中國本身是一個大國,人口眾多,現在占到世界五分之一人口,歷史上也是這樣,跟中國相比,所有的歐洲國家都是小國,美國也大不到哪裡去。他們跟中國面臨的統治難度不一樣,從這個角度來說,中國確實不會有那麼強烈的統治世界的意願。

  潘維:有一些知名的西方學者,說中國的發展是不可持續的,認為中國經濟很快就會崩潰,你覺得真的會發生這種狀況嗎?

  馬丁.雅克:中國在經濟上有可能面臨,或者急需要突破某些障礙,比如說環境的障礙。如果中國認真對待這些問題,是可以解決的。中國同時還要面臨更重要的挑戰,就是從勞動密集型經濟轉變為高附加值經濟。若僅僅成為他國高科技產品的消費者,那就比較糟糕了。我想中國是可以做到的,韓國人做到了,為什麼中國人做不到呢。這些障礙克服了,那麼中國的發展就是可持續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