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2030年:中美如何相互適應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3-26 10:07:22  


 
  這樣霸主的交替過程是否能讓美國學到什麼呢?當然,中美的政治文化差異很大,這和英美之間不一樣。自從毛澤東和尼克松會見之後,中美之間的關係,總體是求同存異的,因此維持了相當長時間的穩定,所以美國政府一直在更替,但是雙方還是維持了很穩定的關係。我想,各國應回歸到自己曾經非常擅長的領域,比如美國的技術研發、創新,企業的經營,而不是花費更多的軍費。如果美國把節省的資源集中到有益的方面,和中國進行接觸互動,美國將受益無窮。

  未來會怎樣呢?我還是相當悲觀的。對於一個帝國來說,承認自己衰落的地位然後就此罷休,這並不容易。人們心理上總是無法拒絕自己的衰落。有一位國王曾面對大海,想讓人看一下他可影響到大海的潮汐,最後他成了個落湯雞。

  我想在美國存在這三種態度,每種都有一部分人群,但總體而言,目前否認的態度占其主導,也確實是美國當前政治辯論中的一個基調,應該調整,但非常困難。

  我想英國在1918年之後的幾十年當中,都無法接受讓美國後來居上的現實,當時英國也是拼命地維繫自己原來的霸主地位,一直到無法維繫才在二戰之後非常不情願地放棄。這讓我們充分看到一個國家作為霸主的惰性。其中有三個關鍵的障礙:

  其一,美國總是認為自己是天命,應該承擔領導世界責任,這已經成為美國的DNA。其二,美國總是認為自己是老大,所以無論和中國、英國,或者其他國家不可能是平等的。美國總喜歡指導別的國家,指出其他國家有各種各樣的問題,這也不利於美國很好地接受自己正常國家的位置。其三,美國總是覺得自己有特殊的角色,比如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世界銀行,在全球金融體系中有特殊的分量,它有先天優勢不願意放棄。要接受這一轉變需要智慧,這是不容易的,這將會成為一個大故事,一場大戲。

  中國能否成為世界頭號經濟體,取決於能否真正轉變經濟增長模式,處理好第二階段的現代化,以及應對世界對你的各種懷疑。

  由此我想到了中國,中國會怎麼處理自己經濟實力的增長呢?

  首先,中國是否能夠真正轉變經濟增長方式,這是一個重大的挑戰。中國的經濟增長會不會被嚴重的環境問題所阻擋?目前全球波動的經濟狀況,特別是西方發達國家的經濟波動是否會進一步影響中國的經濟增長?中國的社會模式和國家模式很大程度上是否會受腐敗和不平等衝擊,所有這些問題都會改變有關方程式。

  第二,中國第二階段的現代化,往下幾十年的現代化比中國以前第一階段現代化困難很多。以往中國的現代化主要是改變國內狀況,相對容易一些,而現在到2030年,中國的現代化將涉及到很多外圍內容,所以會比以往困難得多。

  第三,中國要繼續完成國內現代化,隨著規模的擴大和現代化程度的提高,將影響到世界。這時,中國是否能夠應對世界對你的各種懷疑、指責等,這是大考驗。

  我認為中國在這些方面缺乏經驗,原因有兩點:第一,中國的外交政策還是比較粗糙,無法和目前的經濟實力相匹配。第二,中國的現代化還在繼續進行中,一半的人口住在農村,所以從這個程度來說,現代化才起步。以後20年中,中國現代化會發展到更高的程度,這就使中國領導層和普通國人要共同經受更大的挑戰。

  昨天,英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客座研究員、《當中國統治世界》的作者馬丁.雅克做客第61期文匯講堂,主講《假如美國成為世界第二》,北京大學中國與世界研究中心主任潘維受邀出任對話嘉賓。

  聽眾提問 以傳統來協調中國民主,非簡單西化

  旅法時評人宋魯鄭:您不主張中國走向西方式的民主,那麼中國未來的政治制度會是怎樣的?

  馬丁.雅克:面對中國社會的日益多元化,政府必然要作出回應。在此過程中,中國將變得更民主。我不同意有些西方人對中國政府合法性的質疑。中國人看待政府的方式不同於西方。以我的角度來看,中國人喜歡功利地看待自己的政府,看看它對我有什麼好處,這其實是把國家看成是類似的家庭結構。

  中國有其獨特的政治和文化特點,其政府在很大程度上比西方的能幹。西方強調選舉,而中國是賢人政治。隨著中國崛起,我想西方會有興趣了解中國的政權,不能再簡單地說中國不民主,而是考慮怎樣從中國學習到好的要素。

  本質上,中國是自上而下的政治,未來會有壓力來要求其做出調整。但我並不期待中國按照西方式的民主演化。當然,我希望中國更民主,但最好用中國傳統來協調,不要簡單地西化。其中有兩個制約因素:首先,中國最重要的政治價值是統一性,但中國之大,凝結在一起不容易。其次,中國人強調國家主權,而非人民主權。這點日本也是如此。我希望有更多關於中國政治的探討,使其發展出獨特性和有效性。

  印度經濟將持續增長,但趕不上中國

  複旦張軍教授:中國20年以來經濟發展非常好,可是大家對中國的未來還是很悲觀。但印度卻非常自信。將來的“世界第二”會不會是印度?

  馬丁.雅克:我覺得印度不會那麼快趕上中國。雖然印度的年輕人數量比中國多,這是優勢,相比中國製造業占全國產業的40%,印度的製造業只占20%,且先進的IT業實施外包,因此存在就業不足。當然印度政府一直宣傳自己是民主國家,但印度腐敗嚴重,效率較低,它的主要問題是國家能力不能發揮作用,無法和中國比。所以我不覺得印度會追上中國。當然印度也是一個令人驚嘆的國家,它的文化多元,思想活躍,歷史悠久,我看好印度會繼續成長,但並不會像中國那麼成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