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王郁琦南京大學演講:一誠天下動(全文)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2-12 20:56:58


 
  我相信在座的同學也會支持,當亞洲崛起,當兩岸都更為富強的時刻到來,羅家倫說過:“弱是罪惡,強而不暴是美。”兩岸都有責任為周邊區域的和平來努力,共同承擔國際社會的責任,促進區域經濟的發展。台灣也願意承擔有意義的任務,在國際社會奉獻力量。例如:當國際上有重大災難時,我們期許兩岸會一起並肩,一起投身到救災與抗災的人道救援工作上。

  五、兩岸青年應當共同振興民族文化

  兩岸近年來都越來越重視傳統文化,對於南京大學的同學來說,一定特別有感受,因為在存續中華文化上,你們的校友唐君毅先生貢獻不小,故事也最為動人。唐君毅是新儒家的大師,在1940 年任教於中央大學哲學系,共計六年的時間。1949年他遷居香港,與錢穆、張丕介等人創辦“亞洲文商學院”,後來更名為“新亞書院”,在經濟狀況捉襟見肘的貧困時代,依舊堅持辦學,堅持傳承中華固有文化。在中國大陸輕忽中華傳統文化的1960 年代,他感到十分悲憤與傷痛,以一個飄流異地的中華子孫發出了“花果飄零”的悲嘆,形容自己家園中的大樹傾倒了,只能委身在他人的園林之下,找一片樹蔭遮蔽,以求苟全。但是他在中華文化陷入黑暗長夜時,依舊堅強地相信“靈根自植”,呼籲中華兒女重視生命所依所存的歷史及本源,只要憑藉著一瓣馨香,把文化理想與道德生命的種子種植在學子的心靈中,中華文化就會根植在世界,傳承下去,中華民族也才能得以復興。這種“花果飄零,靈根自植”的精神感動了無數的中華兒女,追本溯源,我們要向培養出唐君毅的南京大學致敬。

  台灣一直是保存中華傳統文化的寶地,我們珍惜正體字與傳統的典籍,傳統的民俗活動像是祭孔、讀經、中元普渡、放天燈、蜂炮等等,在在融入台灣日常的市民生活中。在民主、科學與自由的現代價值薰染下,我們開展出一套具有台灣特色的中華文化,它的核心價值就是多元進取、勤奮樸實與誠信包容。

  貴校原址南京四牌樓的“六朝松”,歷經一千四百多年淬鍊而屹立不搖,以及台灣的中央大學迄今依舊以“松”為象徵,都是體現中華文化不畏霜雪的永恆精神。兩岸青年應當可以從歷史文化傳統的大生命、大根源中汲取養分,為中華文化,乃至世界文明提出更具有時代意義的理論與思想。同時,更應當一起共同努力振興民生實力,這應當也是兩岸民眾共同的夢想。

  回首台灣經濟奇蹟的發展過程中,也要感謝另一位南京大學培養的人才,1930 年畢業於中央大學物理系的李國鼎先生,他從1937 年七七事變後返國投筆從戎,後來參與了台灣的工業建設、財經政策乃至於扶植尖端科技。在資訊產業還在起步的1979 年,李國鼎就高瞻遠矚地在台灣規劃設立“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奠定台灣成為資訊科技之島。可以說南京大學培養了李國鼎,而李國鼎培養了台灣的資訊產業。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