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學者:中國GDP五年內仍可能回到8%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4-10 15:55:03


 
  此外,地價可能也是一大因素。由於土地價格在2004年之後持續上揚引起的,用於土地征用、購置和拆遷補償的費用因地價上揚而持續高走,而這些在土地上的投入並不形成資本,因此地價越高就越會高估投資額。

  日報:也就是說,我們過去依靠投資驅動的經濟增長模式仍是可以持續的?

  張軍:關鍵要弄清楚我們的增長模式是什麼。我認為,經濟增長模式並非外界強加或人為選擇的,而是內生的。此外,我們是否應將中國過去20年的增長模式定義為粗放型(extensive)增長模式?集約(intensive)、粗放的概念是美國經濟學家在研究蘇聯時發明的。當時蘇聯的TFP(全要素生產率)為零增長或負增長,增長的只有投入,因此美國人將其形容為粗放增長(extensive growth)。但是,中國的TFP年均增長率達到3%~4%,高於美國的1%,粗放一詞顯然不合適。只是美國TFP貢獻率(TFP增長率占GDP增長率的比重)為80%,而中國TFP貢獻率僅為40%,一些人便呼籲中國應提高TFP貢獻,但他們忽略了一點,即當時美國GDP增速不超過2%,而同期中國GDP增速達到10%,因此若要中國的TFP貢獻率趕上美國,中國的GDP增速便無法維持在當時的高水平。

  需要注意的是,GDP增長緩慢是高收入國家的普遍特征,而發展中國家可以通過模仿美國來提高TFP,而美國則需要靠不斷創新。因此我認為應該摒棄集約、粗放這種說法,這是用於計劃經濟體下的,不能因為中國TFP貢獻率低就說中國經濟增長缺乏效率。

  日報:照此邏輯,未來中國GDP增速回到8%的水平仍然是可能的?

  張軍:對,我認為未來五年內GDP回到8%以上還是可能的,但長期趨勢仍是下行。長期說,中國的潛在增長率會不斷回落,20年裡會從現在的8%以上下降到5%,但即使這樣,中國仍有望在20年後人均GDP達到美國的一半。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