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軍報:徐才厚造成深層次危害 軍隊要法治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5-28 10:36:26


 
  4000多年前,人類有了軍隊這一社會組織形式之後,法規紀律就成了軍隊的組織形態和文化形象,賦予了一支軍隊特有的行為方式、治理模式和價值觀意義。

  我國最早的以文字記載的歷史文獻《尚書·牧誓》中,就記載有商朝末年“武王伐紂”時,規定部隊“今日之事,不愆於六步、七步,乃止,齊焉……尚桓桓,如虎如貔,如熊如羆,於商郊。”周武王明令部隊在攻擊的陣式行進時不得超過六步、七步,以保持整齊隊形形成猛虎下山陣勢,確保取得勝利。

  “兵行從紀律,敵潰自奔忙”。軍隊是一個武裝集團,把眾多的人組織成一支軍隊,並不是把單個人進行簡單的人群集中,而是進行群體的組織整合、力量聚合。這種整合、聚合是依賴法規紀律的規範作用、通過法治的方式進行的。《周易·師》中“師出以律,失律凶也”的論斷,鮮明精要地說明了嚴明的法紀與戰爭勝敗的“親緣”關係。“無紀不成軍”“兵不在眾,以治為勝”並不是什麼深奧的道理,只是一個真理性的常識。

  劉伯承元帥在闡述法紀的作用時曾經指出:軍隊的戰鬥力由政治質量、軍事素養、物質保證、嚴格紀律四個要素組成,“四者缺一不可”,而紀律卻把各戰鬥力要素聯成一個整體的力量。恩格斯在《反杜林論》中的一段精彩描述,深刻揭示了紀律對於軍隊戰鬥力的重要意義。他說:“拿破侖描述過騎術不精但有紀律的法國騎兵和當時無疑地最善於單兵格鬥但沒有紀律的騎兵—馬木留克兵之間的戰鬥,他寫道:‘兩個馬木留克兵絕對能打贏3個法國兵;100個法國兵與100個馬木留克兵勢均力敵;300個法國兵大都能戰勝300個馬木留克兵,而1000個法國兵則總能打敗1500個馬木留克兵。’”

  當時,馬木留克這一埃及的少數民族,自幼受過嚴格的騎術訓練,精於騎術,驍勇善戰,但他們缺乏法紀規範和紀律素養,隊形散亂、作風鬆散,行動不協調。法國人雖然是歐洲最不善騎術的民族,但他們富有紀律性,作戰中能夠始終保持嚴整的隊形,衝鋒時猶如一瀉千里的洪流。於是,兩軍相交,騎術和刀法上占優勢的馬木留克兵卻抵擋不住拿破侖騎兵軍團的攻擊,由單兵格鬥的優勢變成了整體較量的弱勢。法紀素養成了戰鬥力的倍增器。

  法紀是軍隊的命脈,文化是法紀的基因。軍隊的法紀是一種文化存在,是部隊戰鬥作風的內在依據。軍隊之所以以法紀為生命,在於法紀傳導的是一種制度文化,是一種堅定理想,是一種價值追求,是一種勝利意志。

  2、先進軍事文化的血脈裡流淌著不可磨滅的法治基因

  文化是一個系統、一種生態,浸潤於文化系統之中的軍事法制,能夠將各種訴求不同、秉性各異的人整合在一起,夯實現代軍事文明的基石。我們黨在建軍治軍的偉大歷程中形成的軍事法治文化,使我們這支小米加步槍的軍隊,一路壯大、戰勝強敵,創造出人類軍事史的奇跡,成為震撼世界的威武之師、文明之師。

  1949年5月25日上海的清晨,是一個歷史的永恒。經歷了持續半個多月炮火洗禮的上海,在蒙蒙細雨中迎來了這一天寧靜的清晨。當市民們打開家門時,無比驚奇地發現:馬路兩邊潮濕的水泥地上,密密麻麻地躺滿了身穿黃布軍裝、和衣抱槍的解放軍戰士!

  用鮮血和生命贏得城池的勝利之師,在蒙蒙細雨中居然未給自己找一塊擋風避雨的栖身之地,當夜攻入上海市區的第三野戰軍10萬大軍全部露宿繁華都市的冰冷街頭。這不僅是生活於都市之中的上海市民的“奇遇”,也是中外戰爭史上的偉大壯舉。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